我国农业保险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
农业是人类生存之本,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农业也是一种弱质产业,农业生产既要面对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又要面对市场风险。为了应对农业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各国都在逐步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支持农业的发展,其中,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风险转移工具。通过投保农业保险,农业生产者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获得保险赔偿。
那么,我国农业保险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我国农业保险现状。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经济损失、稳定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机制,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姜岩、褚保金,2012)。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保持对农业保险的重视、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全面建设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限制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虽有所加强但仍然不够
由于农业保险供给面临着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正的外部性,农业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和“供给有限”现象(冯文丽,2004),农业保险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农业保险有效的制度供给。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支出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就中国农村目前的情况看,国家财政补贴不足、优惠税收力度不够等原因仍然制约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农业保险法律法规滞后
我国自2013年3月1日开始施行《农业保险条例》,首次确立了农村保险的法律地位和保险工作的政策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的专门法规出台时间晚,而且尚未出台与《农业保险条例》配套的规章,农业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农业保险的发展缺乏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
尚未构建农业保险服务组织体系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作为经营主体,需要将农业保险纳入政府的职责范畴(赵庆晗,2007)。因此需要设立明确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出面协调保险公司与农民及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并负责农业保险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必须明确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各自的责任,以及农业保险相关费用的构成和各方的出资比例,这有利于农业保险的长远发展。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农民的组织程度低,这与农业保险要求的高度组织化有很大的距离。这个矛盾不解决,大范围推广农业保险会困难重重。因此在各种农业保险项目试点过程中,需要探索创新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承保,统一理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风险分散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风险存在于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风险是指在农业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灾害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农业风险按其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龙文军,2010)。农业的高风险性和波动性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散农业风险、进行农业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农业保险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在发生农业风险后获得赔付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农业风险分散管理机制,然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自然风险的发生往往造成大面积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目前缺乏风险分散的机制下,农民受损大、保险公司负担重,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主动性和保险公司的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急需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风险分散管理机制。
农业保险公司自身存在缺点
由于我国农业保险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展的,保险公司没有参与到完全的市场竞争中去,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还有待加强。许多保险公司还存在管理模式落后、机构累赘、运作效率低等缺点,这些缺点一方面导致保险公司收益低、发展受限的现状,在另一方面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落实和长远发展等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可以尝试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精简保险机构和推动农业保险创新等方式。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