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与改革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计划体制下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曾经为保护、恢复和增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它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一)医疗保险覆盖面窄
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仅仅包括国有企业、城镇大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在当时的条件下它能基本覆盖城镇之规。但在市场经济下,我过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过渡,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覆盖面过窄的问题,县以下的城镇集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独资、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都没有包括在内。
(二) 单位保险
导致医疗保险功能的严重削弱计划体制下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 单位保险 的医保方式,缺乏权社会的统筹机制。结果,在医疗资源惊人浪费的同时,部分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如公费医疗,有些经集部发达地区,往往迫于经济的压力将公费医疗缩减成将公费医疗的经费分发至单位及个人,实质上等于放弃公费医疗的社会保障功能,致使部分应享受医疗保险的人得不到必要的医疗保险。而企业的劳保医疗破坏得就更严重了,劳保医疗的经费由企业自提自用,缺乏横向的调剂,实质上是 企业自我保险。效益好的企业还能应付,但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旦出现医疗开支大的危重病人就无法支付,造成部分职工连基本的医疗保险业得不到保证。
同时,由于缺乏职工个人年轻向年老、无病向有病时的纵向调剂和自我保障机制,也增加了年老多病就医的困难。尤其是一部分退休人员,医疗费无处报销,已严重地损害了退休人员的保险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医患机制,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以每年20亿元的净增速度递升。1987年仅公费医疗费用一项就多达84亿元,竟然超过全国卫生事业的费用,而享受公费医疗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2%。劳保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同样惊人,职工福利费由工资总额的11%提高为14%,还出现赤字。
到1993年,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项支出超支465亿元,不仅加重了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而且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阻碍企业改革深化的重要原因。医疗费用的剧升固然是诸如职工队伍老龄化,疾病结构发生变化,医疗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新药成本高一级部分医疗服务费标准提高等原因,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片面强调福利色彩和免费医疗制度本身无疑是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最重要的原因。这种制度中,遗老资源的供方(医院)、需方(患者)、第三者(国家、企业)之间缺乏相互约束机制。一方面,医疗的接受者就医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往往追求过量的医疗服务,小病大养、以药济私的现象屡禁不止,。1997年8月广州的一次调查表明,广州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年均看病36次,而自费医疗者年均看病只有10次,前者是后者的3.6倍。有的家庭全家共用一本公费医疗证,这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 秘密 。而另一方面,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也不对国家和企业支付的医疗费用承担责任,原有体制中,医院在用药方面有15%的提成,开 大处方 重复检查、 小病大治 等现象已经见怪不怪。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计划体制下我国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如公费医疗由财政、卫生部共同负责,而劳保医疗由各级劳动部门综合管理,具体工作由企业自行管理。这样政出多门,致使保险政策和法规的制订、执行、修订难以协调一致,行政效率低下。况且两种医疗模式各自为政,也难以避免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和医疗设施的重复建设;两套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成本也必然相应增大。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