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形成的三种模式

医疗服务提供者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治疗合同关系治疗合同是指对病人与其选择医疗服务提供者缔结协议,在协议中对二者行为予以规定、加以调控的合同关系。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患者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同时也是医疗保险市场的两个重要参与者。被保险人在患病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在被保险人患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疗保险机构为了控制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道德风险,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使用,可以采用共付保险的方式对被保险人的就医行为进行约束,使被保险人慎重地选择所需医疗服务的种类及服务数量。
医患关系形成是在患病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医方和患方的共同目标是抵御疾病、保证健康。为了有效治愈疾病,医患双方需要相互信任、理解和协调配合。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患双方互动的有效性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1.主动一被动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急重症抢救和治疗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一般身体虚弱,处于意识丧失的无助状态,无法与医务人员正常交流。尤其是在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的情况下,医生更需稳定自身和患者的情绪。此时,两者的关系和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决定权均在医生手中,并且因医生具有专业的治疗技术,患者一般是被动接受,医患之间的互动较少。
2.指导一合作模式
此种模式一般出现在病人患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中,如流感、麻疹等。在这种情况中,患者和医生之间是相对透明的,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的进展,会选择与医生合作,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
在这种情况中,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种指导与合作的关系,但二者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平等的,还主要取决于医生对疾病治疗的建议和决定。
3.相互参与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疾病的防治和慢性病的管理中。这种模式中,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互动是最充分的,患者参与到医生的工作中,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合作预防和控制疾病。一般而言,患者会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来预防、控制疾病,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定期检查,并按处方服用规定的药品。这种模式的典型是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患者和医生都参与了疾病治疗的过程。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