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险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为了更好地突出保险法的作用,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积极推行新保险法。据悉,新的保险法对中介机构、资金运用、偿付能力监管、保险代理人行为、违规处罚、产险及人身险条款等内容均进行了修改,每一项都关系到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突出了有关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授权监管机构制订相关的具体办法。增加规定了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查询权。
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修改。修改和完善了保险中介尤其是保险代理人代理行为方面的有关规定。
发改委明确医改方向:提高诊费降低药价。加强对植入类等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监管。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对单独收费的品种,要建立目录进行管理。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对植(介)入类等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监管。
强调要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加成政策。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改革过渡期间,要逐步降低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率,在总体不突破15%的前提下,可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加价政策。必要时对高价药品实行最高加价额限制。中药饮片加价率标准适当放宽。
鼓励地方结合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统筹开展公立医院销售药品零差率改革。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等措施进行必要补偿。
重点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根据医疗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需要,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合理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从严控制简单以新设备、新试剂、新方法等名义新增医疗检查检验项目,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逐步改革医疗服务以项目为主的定价方式,积极探索有利于控制费用、公开透明、方便操作的医疗服务定价方式。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便民个性化服务,可以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等方式制定价格。
合理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职级医师的服务价格。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医疗服务可以制定不同的指导价格。要逐步拉开价格差距,促进患者合理分流。
提高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疗服务补偿合理成本的要求,结合政府财政投入情况,合理调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
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医用检查和治疗设备价格监测。完善服务成本审核方法,医用检查和治疗设备折旧费用按额定工作量测算。降低偏高的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促进医用检查和治疗设备集约化使用。
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合理控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外单独收费的医疗器械范围。对单独收费的品种,要建立目录进行管理。对高值特别是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可通过限制流通环节差价率、发布市场价格信息等措施,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新的保险法突出了有关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增加了监管机构的查询权,并修改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另外,新的保险法还修改了保险条款费率规定、罚则内容、产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且设立了“不可抗辩”条款,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保险权益。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