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数额有什么取决?有哪些注意事项?
职工的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养老金数额有什么取决的知识,请看下面的介绍。
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比例就越大;缴费水平越高,实际缴费指数就相应增高,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结果也就更高,这也体现了我国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原则。
同一自然年度内,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是不变的,那么影响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因素便是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按同一缴费基数缴纳和补缴的养老保险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并无区别。所以,养老保险间断后又补缴的,不会影响基本养老金的计算。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上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养老金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