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机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纳入养老保险统筹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杨威力)日前,《石家庄市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开始执行。根据《意见》规定,从今年起,该市将把绩效工资纳入参保单位养老保险统筹项目。
效工资纳入养老保险统筹
根据规定,实行绩效工资后,离退休人员的津贴、补贴统一规范为离休人员补贴和退休人员补贴。规范后的离退休人员补贴纳入统筹支付项目。由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支付的离退休人员项目包括基本离退休费、离退休人员补贴、劳模荣誉津贴、教(护)龄津贴、部分离休人员按规定享受的每年1至2个月的生活补贴、护理费、交通费、养老保险津贴、丧葬费、回民补贴等。
对于机关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参保工作人员,其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调整为工资制度改革后确定的工资总额。离退休人员也相应按调整后的项目发放。发放项目为基本离退休费、离退休人员补贴、劳模荣誉津贴、部分离休人员按规定享受的每年1至2个月的生活补贴、护理费、交通费、养老保险津贴、丧葬费、回民补贴、警衔津贴等。
《意见》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自谋职业人员,参照《石家庄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办法》,按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调整缴费基数,已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也相应调整并由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支付。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对于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基本达成一致,认为现阶段应该采取以土地换保障的方法,建立以就业为支撑的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至于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专家学者又持有不同的意见。
第一个观点:土地使用权置换保险金。
张时飞、唐钧和楼喻刚、金皓提出了以土地换保障的政策建议,即从土地征用款中确定一定数额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他们认为,土地征用款是农民失去土地后维持生计的唯一资本,政府利用这一历史性时刻积极弓[导失地农民投资于养老保障,是维护他们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
只有切实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降低企业吸纳失地农民的成本,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拓宽空间,进而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个观点:建立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
党国英提出,现阶段应该建立国家失地农民账户,让农民能够陆续使用出售土地所获得的资金和这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将这两部分资金与地方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统一起来,使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一致的社会保障水平或者比城市居民略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三个观点:实行三方付费制。
宋斌文、荆玮倾向于给失地农民建立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应是个人账户式的完全积累制,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
其中,政府出资部分不低于社会保障资金总额的30%,从土地出让金中支出,直接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以备调剂使用;集体承担部分不低于社会保障资金总额的40%,从土地补偿费中支出;个人负担部分从征地安置补偿费中抵交,集体和个人所缴资金进入个人账户。
第四个观点:农转工。
成得礼、董克用提出,吸收失地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对于农转工人员,要按照将其农龄按一定的比例折算为工龄的办法,使农龄与工龄接轨,从而将这部分人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
鉴于农民工数目庞大和短期内其转移潮流不可能停下来的事实,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也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焦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他们在农村的父母的养老保障造成了极大影响,但同时,经济因素、文化认同、权益意识的觉醒等,对他们自身未来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_副本.jpg)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