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改革不能再打口水仗
目前,人社部等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方案。8月22日《新京报》称:清华大学版的方案建议,在“统账结合”基础上,将养老金变为“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的二元结构。前者保基本,后者拉开差距。他们建议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也建议延长领取退休金年龄。
清华版方案刚一出炉,不出所料地骂声一片。所骂的无非是两个意思:一是延迟领取退休金有悖契约精神。说好了的事情,怎么能忽然就变化?二是“并轨”太慢,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仍像在玩 “拖字诀”。眼下要做的,恐怕还是在“快改”、“精改”、“大改”的原则下,真正从 “坐而论道”的口水仗中抽身出来,直面问题,做点实事。
一者,养老金改革,民主讨论重要,集中决策也重要。与其在哪儿破而不立、总是幻想拿出“普大喜奔”的方案兼济苍生,倒不如哪怕是从不完美的方案开始,边改边试、边论边行。骂清华版方案的,大多是冲着断章取义的网络标题而去,可是,有几个人仔细甄别过方案、或者耐心听听主笔者的构想?数字是最好的说理。据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年》的统计数据,2011年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突破两万亿元,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达14个。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2012年前的十余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专家推算,养老金被通胀“摊薄”约6000亿元。拖一年,缺口大一点、失保人数多一点——中国的老人还等得起吗?
二者,养老金改革迟滞不前,说到底还是制度设计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这几年,顶层设计在反思收入分配上的公平症结,但有一点被舆论所忽略:任何领域、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都是相对协调,而不可能同步行走。养老改革吁求效率,而各方博弈旨在公平。拖,解决不了问题。就拿养老金“并轨”来说:对于减轻财政负担而言,“削高就低”肯定最有利,为了减少阻力,2008年,国家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但是,因为有些人不高兴,因此“困难重重”。于是,“提低就高”被认为是“并轨”改革的新方向。问题是,在全覆盖的要求下,政府财政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就高”的目标?如果真“就高”了,这养老金还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保基本”的意思吗?胶着不下的结果,还是“低”的群体继续“受伤”。
基本养老是国家的底线责任,这是养老金改革的共识。但要让养老问题更稳妥解决,恐怕还是应该看到 “国家责任”、“市场机制”、“个人担当”这三驾马车的协同运作。多想办法,多动脑筋,养老责任分担也未必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养老金改革箭在弦上,面对各色版本,还是平心静气商榷为好。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