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被误读;保险业新业务增长点

9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并将于2014年上半年开始试行推广。所谓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养老金的一种养老方式,通俗称为“以房养老”。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民间反弹的声音尤为强烈。相关专家在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房养老”
误读是补充不是取代
柴效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是国内第一位系统阐述“以房养老”政策的学者。十几年间,柴效武出版的与“以房养老”政策相关的丛书内容多达400多万字,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以房养老模式研究》。
柴效武认为,从国务院宣布试点反向抵押养老模式消息发布以来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社会各界存在相当多的误读,而且很多评价并不是对“以房养老”政策本身的评价,而是对”以房养老”之外存在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关于“以房养老”正确的观点和解读,并没能完整的呈现给公众,这也影响了大多数人的判断。
柴效武说:“‘以房养老’,政府只说了一句话,很多事情没说清楚,而且下面的一些部门对这个政策自己也不大了解。客观地说,‘以房养老’是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并不是要用来替代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
柴效武并不否认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制度完善和执行上存在的问题,但是他强调,即使国内现有的保障体系做得非常完美,也无法应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即使是美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也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他说:“中国老龄人口今年突破两个亿了,以前可能是二三十个人养一个老人,未来可能就是两三个人养一个老年人。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解决不了,那就必须有新的东西加入进来进行完善和补充。”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