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761
养老保险需求心理安全性.安全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其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危险概率很小,近似于不发生,使人们有安全感;其二,在危险发生之后,保证有足额的补偿,也给人们以安全感.安全需求,人皆有之,没有安全感,就不可能有安定的社会.无后顾之忧的安全感,必须有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制度.养老保险服务存在于人们安全需求心理中.
但是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束缚,我国企业实际上不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他们对企业财产的安危不承担责任,经营好坏一个样,缺乏优胜劣汰的经营机制,也就无须把养老保险作为满足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更缺乏养老保险的心理驱动力.
对安全需求的两种不同态度,构成了现阶段企业养老保险心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即积极心理特征和消极心理特征并存.80年代企业改革的进程,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增强企业活力,企业本身也要求改革自我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企业家队伍逐渐形成,必然要克服麻木安然的心理,而环境的重压化为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将强化企业的养老保险心理,增大企业的养老保险需求.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