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与农民养老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变迁,对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了农民的经营风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家庭重新成为经济单位。在农村经济逐渐从单一产业向多种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日趋频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日益加大。而目前我国农民家庭经济基础非常薄弱。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 090.1元,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 160.3元。同时,农村地区贫富差距拉大。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甘肃相差3.45倍;而在1978年两者的差距是1.9倍。在现实条件下,单个家庭保 2.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的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十分显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育率下降最快的国家。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健康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目前的70岁。生育率的下降与平均寿命的提高,使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据人口学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接近1/4。虽然农村的生育率明显高于城市,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和城市化道路吸引大批农村年轻人向城镇转移,下一世纪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将高于城镇,使养老的绝对需求量扩大。届时农村经济仍然落后于城市,而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家庭,必将使家庭养老的压力更加沉重。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另一个结果是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据统计,农村平均家庭规模已从1980年的5.54人下降到1997年的4.35人。127 J农村的独生子女在大幅度增加,“四?二?一”家庭结构在逐渐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的老年保障模式将使未来的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
3.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重了家庭养老的困难。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年轻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同时,随着城镇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其结果是农村人口结构老化,农村老年人缺乏年轻一代的赡养。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及人口流动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迁,导致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现实呼吁一种新型养老保障制度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出台。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