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模式与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一、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模式又称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模式,曾经在大多数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流行,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工薪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均可享受国家法定的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所需的资金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这种单一的资金筹集方式是高度计划体制的产物。按照“国家统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统一组织实施,工会参与管理,待遇标准统一,保障水平较高。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也采用了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它对于当时保障退休者晚年的生活、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暴露出很多弊端,如资金来源单一,国家企业财政包袱沉重,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个人不缴费不利于培养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大锅饭”、“平均主义”助长了依赖和懒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被排斥在覆盖范围之外,不利于劳动力流动,也造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90年代以来,原来实行国家统筹养老保险的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因此,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或者正在退出国际社会保障领域。
二、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又称为自我保障模式、公积金模式和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模式。1951年出现于马来西亚,后来在一批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实行,以新加坡、智利以及一些英联邦的成员国家为代表。新加坡实行该模式取得较大成功,被国际社会称为新加坡模式。肋年代,智利又对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一个由国家监控,由民营机构运营的强制性储蓄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后被国际社会称为智利模式。
从总体上看,储蓄性养老保险模式强调自我保障的原则,实行完全积累的基金模式,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或“公积金”账户。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在参保人退休或遇有特殊需要时,可以将账户基金定期或者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这种制度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自我保障功能,体现多缴多得。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自身缺陷,明显地表现为:缺乏社会保险的互助调剂功能;退休金比较单一;对于工龄短和低薪劳动者由于积累少,难以保障老年退休后的生活;在出现持续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时,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加大。
由于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的这些缺陷,也由于管理失败等因素,一些国家如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正在将公积金模式向传统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国家,如瑞典、意大利、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也将“个人账户”引进基本养老保险,但基金往往实行“空账运转”。总之,这种模式正在发展变化之中,具体走向和实效难以预料。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