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养老金设立个人账户

老职工到退休时才能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眼下可以变成实实在在、一目了然的个人账户,在退休后按月发放。记者昨昨日由市劳动保障局获悉,这个新版的“视同缴费账户”,不仅待遇更加一致合理,而且有利于养老保险关系的跨区转移,实现“养养老保险作保障,哪里工作都一样”。据称,相关的建账工作涉及全市19万名参保职工,预计在明年底前完成。 19万职工养老金建账户 据市劳动保障局局长闫昊波介绍,我国于1998年开始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此前一些地区曾做过相应制度尝试,但各地缴费标准不一。按原养老保险制度,在此之前参加工作职工的养老保障主要通过计发过渡性养老金来计算。 为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广东省以建立视同缴费账户的形式将过渡性养老金账户化。通过建立视同缴费账户将“中人”和按国家规定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新人”的视同缴费权益进行量化计算,视同缴费账户按个人账户方式管理。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按视同缴费账户储存额除以120,按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如王先生,1983年在珠海参加工作。珠海在1993年就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是以王先生的视同缴费账户年限为10年。
若按原养老制度,由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跟随当年当地的社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等参数不断变化,王先生只有在退休时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过渡性养老金。而按照现有制度,经过公式计算,王先生这10年过渡性养老金量化后大约为2万元,并将转移到其视同缴费账户。那么,在退休之后,这2万元将除以120,按月发放给王先生。 据介绍,经过初步统计,目前珠海有符合建账条件的职工约19万人。其中斗门区和金湾区各3万人,市区13万人。珠海力争于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核定与建账工作。 新账户待遇更加合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然而在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之前,老职工没有个人账户,通过计发过渡性养老金来计算,但这种计发方法比较复杂。而且权益与其后来参保缴费的多少挂钩,常常出现同样的工作年限,由于后来单位效益不同、缴费多少有差别,结果养老待遇差别很大等不合理现象。闫昊波表示,视同缴费账户将老职工以前没有个人账户的权益实实在在地账户化、数据化,按照统一标准核定视同缴费年限,建立个人账户,以实实在在的数据补上了此前没有的个人账户,所确定的待遇也更为一致和合理。 养老关系可全省自由转移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个视同缴费账户还有利于养老保险关系的跨区转移。
据介绍,根据目前规定,养老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部分,而老职工在视同缴费阶段没有个人账户,统一养老制度后缴费所形成的个人账户金额都不多,转入地就要负担其不确定的视同缴费历史欠账。结果各地都只愿转出而不愿意接收转入,形成转移难。视同缴费账户建立后,解决了历史责任问题,意味着参保人在广东省内转移难的障碍消除,将来还可实现与实行账户化的部分省市的自由转移,逐步实现“养老保险作保障,哪里工作都一样”。 分步开展和预约送审相结合 闫昊波表示,建账工作需要对19万人的档案进行重新的核定、计算,工作量十分巨大。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账工作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采取分步展开和预约送审的方式实施。第一批为档案存放在人力资源中心的参保人员,预计约4万人。第二批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预计约3万人。第三批为档案存放在市就业中心的失业人员,预计约2万人。第四批为在我市办理个人参保的人员,预计约3万人。 据此,市、区两级部、局、委、办人事部门;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市、区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具有人事管理权的大型企业,这些上述单位按社保部门的通知,将享有视同缴费权益人员的档案送交个账小组按程序审档、建账。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