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年金投资:现状与建议
未来养老保障“三支柱”都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养老金投资管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投资专业水平、促进客户逐步成熟,三者缺一不可。 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三支柱”发展极不平衡。从总量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发展较快、起主导作用,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滞后;而从投资管理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运营程度最低。为解决养老保障发展中不平衡、不可持续和不公平的情况,养老金投资管理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 近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困扰市场多年的基本养老保值增值问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即将入市。考虑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模式与企业年金类似,都是采用信托管理模式,由专业机构充当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角色,本文主要通过重点分析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有关情况,旨在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提供借鉴。 我国养老年金市场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都在加速推进。2015年可以说是养老保障改革年,多项重磅政策先后出台。伴随着职业年金的施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即将落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加快市场化运营步伐,中国版“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Retirement?Account,IRA)未来也有望推出,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实行市场化运营,与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过去几年,企业年金作为市场化投资管理的代表,发展情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开启市场化进程的行业,从2005年开始实施企业年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十年之间其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底,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达73261家,参加职工达2292.8万人,基金积累达到7689.0亿元。 无论从近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企业年金都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2014年,受到股票市场牛市行情带动,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平均收益率为9.3%,比保险资金高3个百分点,大幅高于通胀水平和业绩基准。从2007年以来,组合最高的投资收益率达到24.4%,年均回报率达到8.53%,仅低于投资范围更广的全国社保基金(10.29%),显著高于保险资金(5.64%)和通货膨胀水平(3.24%),实现了企业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伴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投资收益对于每年新增资产的贡献度逐年提升。简单估算,2014年企业年金投资收益超过600亿元,在新增管理资产规模中占比达到38%左右。同时,企业年金投资机构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按照含权组合30%的理论值计算,可以进入股市的资金超过1600亿元。 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中,养老保险公司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养老保险公司根植于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理念,更加强化绝对收益理念,重视中长期大类资产配置,在年金资产占比最大的固定收益投资领域有市场话语权。近几年,权益类投资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凭借良好的投资业绩和优质服务,养老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市场份额保持相对领先且持续提升,截至2014年底超过50%,占全部总资产规模的51.33%,同比上升1.85个百分点,养老保险公司占据了市场规模的前三位,合计份额达到37%。 养老保险公司机构覆盖广泛,能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投资服务。同时,养老保险公司所在的保险集团均在向养老健康产业延伸,具备为客户提供养老、健康服务的能力,借助集团优势,与养老金管理业务形成业务协同,让客户养老金管理变为现实的养老需求,打造资金闭环,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 目前存在的问题 养老年金投资运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化程度不足。下面将结合已经市场化运营的企业年金投资,分析目前养老年金投资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投资理念看:缺乏长期投资的理念,短期化行为严重。 企业年金资金的最大特点是长期性,从企业年金计划建立开始,企业和职工就开始缴费,但只有到退休时才会进行领取。从一般个体来看,投资周期长达30年左右。企业年金从缴费到待遇支付间隔数十年,所积累的大部分基金都适合长期投资,而待遇支付的预测也相对确定,对于整个投资周期来讲,流动性需求并不是很大。企业年金投资毫无疑问是长期投资,保持年金资产的稳定、持续、健康增长是企业年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 但在实际的企业年金投资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短期化倾向。一是合同签订的短期化,一般企业年金投管合同不会超过三年合同期限,甚至很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合同只有一年。二是考核的短期化,大多数委托人会在季度和半年度时进行投资管理人的排名考核,对排名靠后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