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养老”模式等待试水;互助养老面临市场检验
这个夏季,有一件事让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汪建初一直牵挂着。那就是正在筹建中的“以老养老”模式广西防城港试点。汪建初正是这一养老模式最初的提出者和推动者。 “现在看来试点落地并不那么容易。但是我真的很希望以老养老这种新模式能够落地开花。真正的养老不是等死模式,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应该激发老年人自身的潜能,二次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遗憾的是,以老养老的好处很多人还没有看到。”汪建初说。 “以老养老”新模式 在盛夏黄昏的防城港市伏波广场,来自青岛的陈丽正把赤脚放进海水里,让带着凉意的海风吹散一身的暑热。背后台阶上,坐着她86岁的老父亲。 孝顺的陈丽现在陪着患脑血管疾病的老父亲长住防城港。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几年前为照顾生病的父亲,她放下工作,陪父亲到各地游住。海南岛、云南,哪里空气好就住哪里,防城港是他们住得最久的一个地方。 在防城港,陈丽父女的生活很简单,大部分时间两人在房间里打扑克牌,傍晚时一起到海边散散步。“没有朋友,是很孤独啊,不过也习惯了,再说我爸的性格也属于比较内向的。”陈丽说。 在养老模式多元化的今天,陈丽父亲的这种养老模式还不多见,毕竟,像陈丽这样,能够放下工作和家庭,长年照顾父母的子女只能说是个例,难以复制。但就在防城港,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复制的养老新模式试点正在进行中。 2014年底,在中国社科院党校挂职副校长的汪建初参与了一个主题为“城市化与环境、健康”的调研组。在广西防城港调研时,汪建初建议,可以发挥防城港市在养生、环境、房地产等方面的特色,建设一个全国性的“以老养老”示范基地。这个建议后来被写入调研组给防城港市的建议信里。 所谓“以老养老”,就是充分发掘老龄人口的潜在能力,通过有组织的培训,提高老年人自我服务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建立老年人群居网点,形成老龄人口互助体系,在老龄人口内部化解部分劳动服务需求。 根据构想,正在建设中的“银族工程学院”将作为以老养老模式的核心工程。围绕银族工程学院,将建立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包括银族养生园区、银色互助社区、银族创业中心、银族交谊平台等,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与老年大学不同的是,老人除了在银族工程学院可以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文艺、保健等知识外,还可以享受到一个完整的生活服务链:医院、食堂、运动场、超市、园艺,甚至花园墓地,都已经在规划中。以“银族工程学院”为核心的养老试点其实要打造的是一个全功能养老社区。 按照汪建初的构想,在以老养老社区里,要充分发挥老人的潜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彼此服务的目标。如果你退休前是一个管理干部,那你依然可以承担起部分管理工作;如果你有一技之长,你可以在兴趣小组里传授给别人;甚至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老农民,也可以因为有丰富的种菜经验成为园艺区的老师。 “这些工作都是有偿服务,所以有些活跃的老人在这里获得的收入可能就超过他(她)的房租,他(她)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这不是很美的事情吗?”汪建初说。 银色人力资源潜力巨大 在汪建初看来,在“养老”这个词里,老年人不是被动地被养,而是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按照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计算,中国人退休后的平均余寿还有15~20年,这是很长的一个时段,如果都是被动地被赡养,不光给社会带来很大压力,也不利于老年人自身生活质量的提高。”汪建初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老年群体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不到60岁就因为伤病等原因失去劳动能力,有的到70岁身体素质还很好,还有很大的创造力,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还能为社会作出很大贡献。传统的养老模式没有把老年人分段对待,没有看到60~70岁的老年人是潜力巨大的银色资源。以老养老模式将可以有效地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二次开发,减少社会养老压力,提升老年生活品质。 “以老养老”模式还能适应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养老服务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实。由于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中国人口出现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的扭曲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12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以每年数百万的速度减少。 张车伟认为,中国养老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缺钱,真正应该担心的是有钱解决不了养老问题,尤其是421家庭结构会使更多老人虽然有钱,但是享受不到方便适合的养老服务。 组织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付费服务是“以老养老”模式的一个亮点。身体健康的老人在这里可以为其他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些服务将被记录在一个专门的账户里,提供服务的老人可以选择领取现金作为报酬,也可以将服务时间存储起来,等到自己将来需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