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遇水土不服:试点一年;有产品仅12户家庭投保
“以房养老”模式试点一年有余,进展微乎其微,目前也仅有幸福某保险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以房养老”的产品。“以房养老”还没有得到国内市场的普遍认可 在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的共识中,国内首个保险版“以房养老”的产品在推出后却仍然遇冷。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幸福某保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幸福某保险)推出了国内第一款“以房养老”的保险产品,在北京(楼盘)、上海(楼盘)、广州(楼盘)和武汉(楼盘)四地进行试点。然而,近4个月里,仅有12户家庭共22位老人签约。 相对于庞大的老龄人群,选择此产品养老的人数可谓寥寥。 事实上,不仅是这款保险产品的市场反应冷淡,“以房养老”模式试点一年有余,进展也微乎其微,目前也仅有幸福某保险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以房养老”的产品。“以房养老”还没有得到国内市场的普遍认可。 2014年6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以房养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指导意见》规定,投保人群应为60周岁以上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试点地区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试点期间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 根据保监会网站公布的保险费率表推算,以70周岁的男性老年人为例,房屋价值为500万的情况下,扣除延期年金保费和保单管理费,每月老人拿到手的养老金约为18500元。 不过,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对于以房养老保险的遇冷,保险业内人士多认为是预料之中。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试点效果不好是受我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简单来说目前还不太适应国情。” 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郭金龙教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以房养老”试点后市场反应不好,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房价并不稳定,波动比较大,这样房子价值的估算就比较难。 “以房养老”是小众产品 长期以来,关于“以房养老”的争论声一直响亮。 对于一直备受关注的房价波动、房屋估价、受众小众等问题,幸福某保险推出的此款产品都做了相应的解释。 幸福某保险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表示,公司推出的“以房养老”产品——“幸福房来宝”的投保人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60周岁至85周岁;二是拥有房屋完全独立产权的老年人。 “幸福某保险在试点期间重点关注孤寡老人、无子女和失独家庭的老人,秉持‘三优先’原则,即优先孤寡失独老人、优先低收入家庭、优先高龄老年群体,但对于有强烈意愿的有子女老人也可成为试点期间的目标客户。”幸福某保险工作人员表示。 而目前投保的20多位老人,既有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空巢家庭,也有有子女家庭的老人。 据幸福某保险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尽管实际投保的只有20多人,但曾前去咨询的老人有两百多位。其中60至70岁老人占总数的67.8%,80岁以上的老人占6.9%;男性客户比例为61%,女性是39%;无子女的老人接近半数,比例达到43.9%。 事实上,在此轮试点工作正式推行之前,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成为第一个试点推广地区,街道向这里的老人宣传推广以房养老反向抵押保险。 数据显示,右安门街道辖区内8万常住人口中,已经有20%的居民超过60岁,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街道。 右安门街道还与试点企业幸福某保险合作,为一部分有兴趣的老人普及讲解“以房养老”产品,然而,迄今为止,右安门街道还没有一位老人签约以房养老反向抵押保险。 右安门街道负责以房养老工作的副主任杨文君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说:“目前街道没有老人参与‘以房养老’,也有一些居民有投保意向,但是不符合条件。比如,房子不合适,是公房。” 有媒体曾报道,住在右安门街道的雷阿姨自从女儿去世之后,孑然一身过了4年。由于家底单薄,她一直没钱把所住公房买下来。“如果不能获得产权证,就不能进行抵押。”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在很多老年人、老房子聚集的区域中,经租房、单位产权房以及至今个人房产证仍扣在单位的一部分经适房,都可能面临无法进行住房反向抵押保险的问题。 郝演苏教授分析说:“目前的‘以房养老’针对的是现在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没有赶上高收入或可以多元收入的阶段,他们只有福利分的房屋,就是公房。他们的晚年是比较麻烦的。再加上60年代以后,开始提倡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施。他们的孩子也已经五六十岁了。” “我通过间接渠道了解到,现在参与‘以房养老’的也多是没有子女或孙辈的。这样一批老人,选择在有生之年,把房子提前变现,满足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