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改革方案获通过“双轨制”准备“退休”

广遭诟病的养老?“双轨制”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 昨天(12月23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做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成为改革的核心内容。 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是推行养老基金全国统一投资模式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时机,改革机会窗口将越来越校” 养老金“双轨制”将终结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相关人员此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人社部从数年前就开始研究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工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在养老保险方面存在巨大鸿沟,导致公众对人社工作非常不满。” 此次报告中首次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老龄社会的养老金结构与制度整合》课题报告显示,“如果现行退休金政策不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到2035年约达2.7万亿元。”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是这一课题报告的负责人。报告称,在老龄化加速推进的趋势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应当尽早退出。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双轨制”问题必须提上改革日程。 制度公平有所提高 事实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早在推进当中。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明确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今年7月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在统一制度安排下,承担同样的缴费义务,享受平等的养老保险权益。 郑秉文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改革放在一起,说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层共识、政治决心、政治担当等方面都以全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郑秉文说,公共部门不应建立一个独立的特权制度,而应与企业的养老制度统一起来。 尹蔚民也提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在增强,完全由单位自保退休人员制度难以长期维持,需要走社会保险道路;同时,退休费单纯与最后工资挂钩,不能充分反映工作人员任职长短和贡献大小,需要改革完善计发办法。 从2010年开始,深圳已启动了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对新录入的聘任制公务员,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近3000名聘任制公务员与企业职工一样,按照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深圳的探索,为全国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顶层设计谋变 马凯所作的报告还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等八个方面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截至今年11月底,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合计达8.37亿人,其中职工参保3.38亿人,城乡居民参保4.99亿人,待遇领取2.26亿人。 报告说,2020年我国人口预计达到14.3亿人,为实现“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提升服务、逐人逐户登记确认等措施,力争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数在2017年达到9亿人,到2020年达到10亿人左右,将覆盖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同时,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基本覆盖职业群体。 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政协杂志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_副本.jpg)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