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四大认识误区

日常,在投保中,很多人不知不觉就陷入误区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有些来自代理人错误引导,有些来自消费者认识的不足,这些因素都将妨碍到消费者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投保养老时,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养老是头等大事,要优先考虑。
2005年末,由于国家养老政策的变更,市民对养老问题开始格外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把养老视为头等大事,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也秉承养老为先的观念,把人身保障类保险搁置一边。然而,虽然养老很重要,但这毕竟是以后的事情。在制定个人或家庭的保险支出时,意外、疾病、死亡或伤残等方面的保障是首先要考虑的,确保目前五风险隐患之后再考虑是否要选购养老险。虽然有些养老险也会提供一定的人身保障,但费率颇高,对收入的要求较高。风险防范还是在投保时首要考虑的,然后才是养老保障。
其二:两全险和分红险可以取代养老险
这样的误解主要来自保险代理人的销售引导。虽然分红险备受非议,不可否认其在寿险销售中比例仍然不小。不少代理人往往通过模拟分红长期累积后的收益来表明其可以替代养老险。且不说分红险居高不下的费率,代理人演示分红比例是否可信,仅目前多数分红产品每年1%左右的分红率就可知以此养老不切实际。即便将来收益有上升趋势,仍无法实现稳定增值保障养老的需要。
而两全险因为中间有生存金的返还被一些代理人称为养老险的替代产品。他们的说法通常是:生存金在保险公司累积,退休之后取出用作养老,甚至将终身两全险当作终身养老险销售。诚然,两全保险有一定的储蓄功能,但是生存金返还额度通常较低,无法达到养老需求,领取的方式也比不上养老险的灵活适度。
其三:投资连结险和万能险取代养老险
投资连接险和万能险是典型的投资类保险,养老保障却成为一个卖点,很多人作为养老险投保。其实,投资连结保险和一般保险产品不同,投资的盈亏皆由消费者承担,作为养老所需风险过大。万能险虽名为万能,却非真的万用万灵。万能险的优势在于缴费灵活、保额变更、最低收益的保证让消费者觉得安全、实惠。然而,万能险需要收取一定的初始费用,资金投入起点高,最低收益保证也相对较低,用来养老风险较大。而养老险的最低固定领取和保证领取年限,确保了消费者及其家人的利益,并非万能险能取代的。
其四:养老险要满足将来养老的所有需要
养老险和保障型产品存在着很大区别,投保额度时没有量化的比例或标准,只是以未来养老所需为参照。这也就使得很多消费者投保养老险的求全求多心理,认为今后养老所需应该要满足。假如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始,就目前的人均寿命而言,即便是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二三十年的养老所需也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要全部满足,从现在开始所缴的保费数额将十分巨大,这可能会成为负担。个人养老需要多层次的构建,其中包括国家统筹、企业福利、储蓄等等,商业保险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所以,在投保养老险时,一切还是要量入而出。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