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领养老金增个人负担
清华大学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做客人民网(70.15,4.62,7.05%)强国论坛,提出到2030年延迟至65岁领取养老金,并建议分步取消养老双轨制。
今年是养老改革的顶层设计年,所以各路改革方案纷纷出台。据报道,专家进一步解读了备受关注的清华方案,指出延迟领养老金非延迟退休。
此前,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议一直不少,网络调查显示,反对延迟退休的人占了大多数。如今,清华方案试图把领取养老金的问题和退休的问题分开处理,这一招貌似新鲜,似乎还能避开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议,但仔细想来,退休时间不延迟,领退休金的时间却要一等再等,这可能会大大加重个人负担。
首先,劳动者提前或者按时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也就没有了稳定的工资、奖金收益。这时如果不同步发放养老金,那么在退了休却延迟发放退休金的时间差之内,就只能吃老本、自行解决养老问题。对于有一定资本积累的退休人员来说,延迟领取养老金没什么大不了,可如果是未富先老的低收入群体,这段时间的生活该如何保障?
其次,如今我们的在职人员是要缴纳社保的,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看病时的报销比例也大不相同。那么,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和开始领取养老金的这一段时间差当中,一个人的身份待遇该如何界定?最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情况:号称是退休了,却暂时领不到养老金,而且要自己出钱继续缴纳社保以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账户的连续性。与此同时,在到达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之前,看病的报销比例也暂时不变
细看清华方案和相关专家的解读,不太好理解的还有这样一点:杨燕绥表示,公务员养老金和自己退休前的工资挂钩,那显然不合理;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也不合理。我们认为和上年度消费支出挂钩更好。
和消费支出挂钩是否合理姑且不论,公务员退休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也不合理这句话的依据何在呢?难道说,公务员无论在职还是退休,都比平均工资高出不少,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当然,学术机构的方案仅供参考,与政策出台还有不小的距离。但问题是,如果可供选择的方案全都一边倒,那么政策制定的过程是不是有可能会被误导?
对于这一点,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也在《中国经济周刊》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在提交改革方案的专家队伍中,没有一个组合是反对延迟退休的呢?这能称得上充分征求意见吗?建议人社部找一些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专家学者,让他们也出改革方案。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