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规划须尽早提上日程

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在近日的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
“老无所养”一直是个敏感的大问题,从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出发,“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话糙,却理不糙。未来的养老保障,既不是家庭全部包办,也不是国家的完全保障,而应该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国家帮助的社会化的保障模式,“必须通过建立终身养老计划和多渠道养老资源组合。”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理财正在兴起,在这种背景下,显然,个人养老理财计划也必须提上日程。
作为自然经济的产物,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具备新时代的生命力,而国家大包大揽的方式,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也越来越不合时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社会化养老都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养老保险不可能是免费的午餐,不管在哪一个发达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大头都是由个人账户基金来解决。比如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个人一辈子形成的积蓄是老年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占到养老消费的75%以上,而国家的养老安排所提供的资源只占25%左右。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工作负担重,良好的理财规划至关重要。本文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理财迷茫型家庭——夫妻双方虽有基本的社保,但其他保障却几乎为零,且养老规划还未提上日程。正在读大学的孩子面临着出国深造的机会。
案例:
王先生,45岁,年收入5-6万元,有社保、公积金、补充医保。妻子,42岁,医生,年收入4-5万,有社保、公积金、补充医保。儿子,19岁,正在读大学二年级。家庭每月总收入约7000元,年收入约10万元。每月生活支出大概2000元,另外,每月住房还贷2000元。存款20万元,均为活期。股市投入了10万元。有两套住房,一套是全款一次性付清的,市值约60万;另一套是两年前按揭的,市值约80万左右。
建议:
保障规划 建议:
立刻进行风险保障规划,提高抗风险能力。建议各购买15年缴费的20万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和30万保额的意外保险,风险保障至65岁退休,年保费2.5万元左右,若风险未发生,到65岁退还现金40万,可作为养老补充。
养老规划 建议:
45岁距离60岁只有15年的时间了,比较紧迫。在制订规划时,要遵循已支付保费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四大原则。
目前先生本人和爱人都有社保养老,未来10~15年退休后每月大概有1800元的养老退休金,但是明显不够。建议立即购买养老年金保险(你和爱人每人每年投资2万元,投资15年,总计投资60万元,购买浪漫金秋年金养老保险,从60岁开始每人每月领取1650元,直至79岁,80岁时两人总账户余额为46万,总计回报109.8万),这样,加上社保养老,15年后你和爱人平均每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3450元,可以领取到79岁。
投资理财 建议:
1.家庭应急金准备:一般拿出家庭6个月的收入,大约50000元作为应急。
2.购买一些黄金,虽然风险较高,但从长期来看收益较好。
3.配置一些基本面和行业成长较好的股票
4.定期定额投资基金以及投资稳健类银行理财产品
5.购买七年期记账式国债。
6.可把其中一套房产出租,收益约2000元,作为养老补充。
“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的责任可以减轻。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固定金额的养老计划,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事实上,这种养老计划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到,正如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所言:“如果公民极为重视某一种经济服务或者利益而且只有各国政府才能够提供的话,那么,政府就应责无旁贷地予以提供。”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社会化养老都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养老保险不可能是免费的午餐。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