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应该引起重视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当充分反映投保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给付机制。在社会保障法体系中,针对公民的普遍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应当设置各种不同需求为对象的保障制度,包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
只要公民有需求,国家、社会或者相关部门就应当提供“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服务和保障。尤其是在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的多样化给付机制或许更有意义。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当在对公民的一般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确认的基础上,设置科学的确定和调整机制,同时设定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给付的多样化给付机制。
今天下午,济南市老龄委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济南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报告。据悉,这是我市首个老年问题专项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对全市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估,对未来4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市老龄办介绍说,该研究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在获取大量、翔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济南市老年人经济供养、精神与文化生活、物质生活、健康与照料等现状,进行了系统、客观分析;探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南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特征,客观评估了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以济南市常住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综合考虑生育、死亡和迁移等因素,科学设定总和生育率、就业弹性系数、出生婴儿性别比、平均预期寿命参数值,对济南市老年人口总量、老龄化程度、老龄人口结构、老年抚养系数进行了多方案预测,并对济南市人口老龄化阶段进行了科学划分。
在对各县(市)区1995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济南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报告呈现了全市老年人婚姻家庭、经济生活、物质文化及健康照料等各方面的现状。
婚姻家庭。有配偶的约占2/3,丧偶的约占1/3,离异与未婚比重极小。无配偶女性老年人远多于无配偶男性老年人,而丧偶是无配偶的主导原因。
经济状况。收入与生活消费水平均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0%~80%,高龄老年人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明显低于低龄老年人。离退休金、子女提供并列为老年人最重要的两种经济来源,子女基本上能够担负起在经济上赡养老人的职责,无子女的老年人经济状况较为恶劣。近90%的老年人生活中存在困难,以经济类困难为主,但只有1/2的有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对政府救济有主观需求。九成以上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属于温饱及以上水平,但自认为没有足够储蓄来养老的也占到七成以上。
精神文化生活。电视是老年人最常使用的现代媒体,互联网则是使用最少的现代媒体手段。约半数老年人经常参加锻炼。尊老依然是济南市基本的家庭伦理规范。
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衣着情况良好,97。54%的老年人可以做到“冬棉夏单,不脏不破有穿”,2。46%的老年人“替换衣服少,换季有困难”。对养老院的需求不旺,老年人现代化居住生活设施普遍低于济南市整体平均水平。
按照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确立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机制,分别设定不同待遇的养老保险基准,并对相关基准设置正常调整的程序规则。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