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课程第二课社保能提供足够的保障吗(三)
社会保险具强制性,覆盖人群广,但只能提供最最基本的保障,单纯依靠社保并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养老保险。如果说疾病还是可能预防的,那么人人都会老去,而退休失去工作后如何安度晚年是每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除了保障范围小,保险额度低的劣势之外,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有其自身存在的制度问题,也面临着其他的考验。
养老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由于这一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大大高于企业养老金。养老金数额不由缴纳费用的多少决定,反而由单位性质决定,这无疑是现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2)农村养老保险的缺失: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而同时农村覆盖率仅34.6%,月均养老金更是少到74元。虽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旨在将农村人口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但目前覆盖率并不高,新农保目标是在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因此,老有所养的问题在农村更加严峻。只要农民被排除在社保体系之外,社保制度的任何改变都是既得利益者之间的重新划分,退休年龄越延长,结果只是穷者更穷,富者更富。
(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由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并实行部分积累制。根据部分积累制,每月多余的保费将被积累于个人账户,通过投资使个人账户中的金额得到增长,因而这一制度面临个人账户保值增值和公共账户收支相抵的压力。现如今,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纷纷离开工作岗位,一个年轻人最起码将担负两个老人的养老金重任,缴纳的保费不能够与当月的养老金支出相匹配,因而根本不可能有多余资金进入个人账户,反而个人账户过去积累的钱拿去支付养老金了。随着中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和出生率的下降,未来公共账户的收支平衡难以得到保障,个人账户的缺口可能进一步拉大。除了老龄化以外,养老保险双轨制也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帐问题。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在职时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员工的退休金,这无疑加剧了个人账户空帐的问题。
医疗社会保险
(1)后付制:随着医保参保人数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医疗保险支出费用逐渐增大,医院在后付制下无力应对大量资金的周转。而且,由于医保存在起付线,患者已经学会了“小病不住院,大病住够院”,这种心态尤其对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等接受重症病人医院的资金周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付制除了让各大医院资金吃紧外,还会使医院陷入被医保机构拒付的窘境。具某医院院长爆料,部分医院一年被拒付的金额可达上千万。
医疗保险经费到位不及时
(2)医保机构规定过严:比如医保文件规定只有在有明确肝功能损害时才能用保肝药物,但临床上血液肿瘤病人化疗有必要用保肝药物做预防,但此项费用无法得到医保的赔付。此类不合情理的规定还有许多。医保药品目录限制了用药的范围,现有药品的78.9%不能获得报销。这条规定甚至迫使有些医生随身携带医保药品目录,以免开错了药而得不到赔付。
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各自有其制度缺陷,而国家投入不足是社保和医保共同面临的问题。各地政府对社保的投入不一,而且投入不足,而从整个国家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社会保障的占比长期处于低位,导致了社保的低保障和账户空帐问题。
想一想
当人们面临巨大的养老和医疗压力是,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提供的保障却屈指可数。社会养老保险根本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侵蚀,而社会医疗保险并不能覆盖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同时,社会保险本身有着制度上的缺陷,养老保险双轨制和农村养老保险的低覆盖率进一步缩小了覆盖的投保人群范围,个人账户空帐对养老保险的未来稳定运转埋下了隐患,医疗保险后付制直接导致医院和医保机构之间的矛盾。最后,不要忘记社会保险不提供财产险的投保,财产险只能通过商业保险的渠道进行购买。既然现有社保无法提供足够保障,商业保险是否可以提供补充?是否应该购买人寿保险,健康保家庭财产险呢?具体的险种又该怎样选择呢?保险课程的第三,四,五课将分别介绍个人因素,家庭结构和宏观因素对个人投保决策的影响。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