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积极拓展老年保险市场

魏龙娜
1.1K
前言:目前保险、基金、银行、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挖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市场,初步形成跨业竞争格局。从服务老龄化社会的角度看,健康险需要全面拓展老年带病体医疗险,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风险。研究表明,医疗费用负担与人口老化程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市场中针对65岁以上老年群体的健康保险产品供给非常有限。因此,行业要拓展商业健康保险对于人群的覆盖面,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保障。拓展老人健康保险,意味着健康险要拓展带病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

  日前,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

  《规划》的背景是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迁。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出生率下降、赡养率不断提升等背景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提升了养老、健康、长期护理等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提高了赡养率,养老负担加剧。可见,人口结构变迁使得老年群体日益庞大,需要保险提供包括养老、健康在内的全面保障和服务。

  一、发挥保险业比较优势,壮大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由于养老金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滞后,中国养老金体系积累的资产规模非常有限。根据笔者之前的测算,2019年中国养老金体系三个支柱积累的养老金资产约为9.61万亿元,仅占GDP(99万亿元)的9.70%。美国2019年三个支柱积累的养老金资产总量为35.1万亿美元,占GDP(21.428万亿美元)的163.8%,可见,中国养老储备占GDP比例仅为美国的十六分之一,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要求,急需发展包括第三支柱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增加养老金资产。目前保险、基金、银行、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挖掘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市场,初步形成跨业竞争格局。保险业要发挥产品、分散长寿风险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长期养老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成为第三支柱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一,发挥养老保险产品相对优势,利用复利效应促进养老财富积累。一是养老保险产品期限长,有助于对抗人性中的短视与急功近利,推动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养老资产,帮助客户做长期养老储备,优化家庭金融资产期限结构。二是养老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为复利,在长生命周期内可发挥复利效应,利用时间价值获取被动收入与长期增值,促进养老财富积累。预定利率所带来的确定性保障凸显了养老保险产品作为防御性资产的优势,有助于帮助风险偏好程度不高的消费者获取安全、稳定被动收入及现金流资产。三是养老保险可通过多账户的产品组合满足客户不同风险偏好需求。例如,市场实践中,养老年金险普遍与万能账户结合,个别市场主体还在探索将养老年金险与投连账户结合,有助于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有效结合,满足客户不同养老财富管理风险偏好的需求。

  第二,推动生命年金化领取,发挥保险分散长寿风险的独特作用。以生命表为依据、运用精算技术的年金化领取能够有效解决个人预期寿命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规避实际寿命超过预期寿命带来的财务风险。值得指出的是,在参与养老金融的机构中,只有保险机构能够开发和销售生命年金产品。因此,保险业应充分发挥在生命表、精算方面的优势,以及过去在提供年金化领取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在养老金领取环节积极发挥作用。在接下来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构中,政府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采取税收政策调整等措施鼓励实施生命年金的领取方式。事实上,年金化领取是国际上通行的应对老年人不确定的长寿风险、保障老年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第三,完善激励相容机制,提升长期养老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商业养老保险本质上是长期养老资产积累,在较长的积累期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是关键。特别是随着第三支柱政策框架的出台,基金、银行、信托等机构都将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投资收益是不同机构之间竞争的核心,保险业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其他资金相比,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的优势,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具有跨越经济周期的独特优势。但受制于体制、机制与投资能力等约束,目前养老保险资金尚存在“长钱短用”的问题,长期优势没有显著发挥。特别是我国大型保险资管机构以国有为主,对承担风险的经济激励和责任不匹配,造成了保险机构通过期限溢价、非流动性溢价和信用下沉等方式追求更高投资收益的动力不足。因此,要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提升养老资金投资收益率。保险机构可拉长考核期限,优化绩效考核体制,完善对承担风险的经济激励和责任匹配机制,倡导长期投资理念,提升投资能力,提高长期养老资金的投资回报。

  二、全面拓展老年带病体医疗险,探索长期护理保险

  我国健康保险传统上以重疾险为主。2021年,重疾险保费收入4574.6亿元,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重疾险对于消费者有非常重要的收入补偿价值,但寿险属性比较明显,保费相对较高,保险金额相对较低,杠杆率不太高。另外,重疾险与医疗卫生产业没有直接连接,难以体现健康险的服务属性。从服务老龄化社会的角度看,健康险需要全面拓展老年带病体医疗险,探索长期护理保险。

  第一,有效拓展老年人健康保险。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风险。研究表明,医疗费用负担与人口老化程度密切相关。在美国,65岁以上人口的人均医疗支出是30岁左右人口的4倍以上。在OECD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提高0.34个百分点。在中国,不到19%的60岁以上人群医疗费用占总体费用的近70%。理论上,医疗费在哪里,健康险就应该在哪里,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风险亟待商业健康保险转嫁与分散。然而目前市场中针对65岁以上老年群体的健康保险产品供给非常有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注册的各类医疗险有数千款,但支持65岁以上老年人投保的产品占比微乎其微,不到5%,这些产品供给深度又非常浅,主要是防癌医疗、意外医疗、齿科救援医疗等比较简单的产品。因此,行业要拓展商业健康保险对于人群的覆盖面,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保障。

  第二,探索为带病体提供保障。拓展老人健康保险,意味着健康险要拓展带病体。目前的健康险主要承保健康体人群,但健康体通常购买保险的意愿较低。相反,带病体需求却非常迫切。带病体在慢病、严重的慢病以及重疾各个阶段,不仅面临支付压力,而且具有优质医和药的需求以及面对医疗服务提供方信息不对称的医疗决策帮助等多方面需求。为了弥补带病人群健康保障缺口,行业要提升经营能力,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户细分、差异化定位和产品设计、合适的渠道开发和拓展、高效理赔和运营管理以及构建医院和医疗保健服务商网络。

  第三,探索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风险提供保障。研究显示,85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约四分之一中度或重度失能,需要部分或全方位照顾,潜在的护理成本高昂。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痴呆症等失智状况发生率也在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需求与成本。我国正在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险机构探索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作者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

- THE END -
字数:2738
来源:转载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i无忧2.0
常见病投保宽松
5595
超级玛丽9号
同种重疾可二次赔
5027
祥瑞保2.0
重疾不分组多次赔
4565
小青龙2号
少儿特疾赔付220%
4006
完美人生2024
80岁前重疾双倍赔
3531
青云卫3号
少儿特疾赔付220%
3060
达尔文8号
可选重疾病种不分组多次赔
2523
大黄蜂9号
少儿特疾最高赔付200%
2074
小淘气2号
少儿特疾最高赔付220%
1249
康顺人生2023版
重疾最高赔3次
710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您想咨询什么险种?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年金险(终身寿)
帮我定制
免费预约
我同意接受[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用于我司后续致电进行保险产品介绍及投保协助,我们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其他用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