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客服热线: 952126

保险老保单年复利8%!躺着就能赚!现在还能买到吗?

绕痕
327
前言:并且它们都是人寿保险合同,安全性是极高的,除了每季度偿付能力的监督,还有再保险公司与保险保障基金的“兜底”。即使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即使破产,根据保险法第92条,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也会有其他家接手。中国保监会曾经召集全国各大保险公司一把手开闭门会,中国董事长兼CEO马明哲说出的一番话,使得举座皆惊。

如果让你穿越到 30 年前,你会买什么?房子,股票,甚至彩票?

其实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保险,而且是年复利 8% 的保险。

年复利 8%,在股海沉浮的朋友听起来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如果是持续 60 年,而且是无风险的呢?

在今天,任何一个掌握些金融常识的朋友都会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产品。

但是在 90 年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中国保险业,就曾经给大家开启了这么一个「养老自由」的时代班车。

有些人抓住了,有些人错过了。而类似的机会,也许目前还在上演。

今天,专心君就来讲讲,这个当年复利8%的保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达利欧曾经略带悲观地说,“我们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于搬运面包屑,却无暇拓宽视野,发现事物发展的宏观规律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90 年代的中国,类似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了保险领域。

当时买保险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种是抱着好玩的心态,一种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买的,真正有投资理财意识的是少数人。

更多的人因为投保面临来自家人的不解:放着银行 10% 的利息不要,买个 8% 的产品?

然而随着利率的降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保险产品预定利率 8.8% 的长期保证收益比银行优势更大,于是成就了保险公司疯狂的“销售盛宴”。

国寿原总裁万峰回忆说,客户在银行或保险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抢购保险,甚至向不认识的业务人员购买保险。

当时的产品后来甚至被个别客户称为“史上最牛的保险产品”:“我爸在我 8 岁那年给我买的,20 年每年交 1000 多一点,60 年后仅仅返还的收益就有 77 万呢!累计复利达到 8%。”[1]

不过虽然买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享受到巨大收益的人并不多,正如 20 多年后的今天一样。

很多人对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不太了解,选择复利的期间都比较短,投入也比较少。

但是也有个别人通过自身智识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比如给国寿第一批营销员石秀琴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个人。

她说,记得有一个好像是做会计的,他自己计算后说收益不错,于是就定了 60 年,还有个老板直接买了 50 份。[1]

不过现在不少投保人谈起来,都会感慨说买得太少了,要找到达到同样收益的产品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银行存款高利率并没坚持多久。


短短的 4 年时间,银行一年期利率从 1995 年最高的 10.98% 直接降至 1999 年的 2.25%,而在 2002 年更是一度低到 1.98%。

保险公司都傻了眼,整个行业卖出去的高利率产品基本都是固定的、不能更改的,而且要持续几十年,甚至终身。[2]

特别是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这类产品,未来每年的现金价值从投保开始起,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了。

对我们投保人来说,好处就是所见即所得,锁定未来的终身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并且它们都是人寿保险合同,安全性是极高的,除了每季度偿付能力的监督,还有再保险公司与保险保障基金的“兜底”。

即使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即使破产,根据保险法第 92 条,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也会有其他家接手。

但是对于某些公司来说,由于 90 年代的“高息孽债”,卖出太多高利率产品,给客户的回报太高,自身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以至于如今产品还会卖得贵些,保底利率低些,比如平安。

中国保监会曾经召集全国各大保险公司一把手开闭门会,中国董事长兼 CEO 马明哲说出的一番话,使得举座皆惊。

“他在保监会大吐苦水,称平安的利差损有 800 亿,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震住了。”一位与会人士说。[3]

正因为看到“高息孽债”的风险,在 1999 年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保监会吸取教训,斩立决,没有给“抢购潮”留下丝毫投机的机会,在央行第 7 次降息的同一天下发通知:

“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的 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还条款。

“自 1999 年 6 月 10 日接到本通知时起,各公司不得再签发预定利率超过上述规定的寿险保单。”[4]

这意味着,往后的人寿保险产品承诺给客户的利率均不能超过 2.5%。

高收益的保险产品没有了,中国人身险业务的第一波行情就此终结。

这个“紧箍咒”直到 2013 年才得到解除——监管允许预定利率上调至 3.5%,养老型年金险可以上浮到 4.025%。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

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2012 年的 3.5% 一路降到今天的 1.5%。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从 2013 年最高的 4.6% 一路降到今天的 2.7%。

余额宝的收益率也从 2013 年时最高的 6% 一路下滑到今天的 2% 左右。

在当下的历史节点,保险的预定利率反而在近 20 年较高的水平,达到 3.5% 或者 4.025%。

不同于国债、银行存款的单利计算,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还是复利,也就是“利滚利”。

如果说按照增额终身寿险顶格的复利 3.5% 来看,30 年后的收益相当于每年单利 6.02%,50 年后相当于每年单利 9.17%。

所以说拉长时间看,3.5% 的复利收益并不低。[5]

而且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出席 2019 年创新经济论坛时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不断下滑的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都在向我们昭示着低息环境下锁定利率的重要性。

否则我们还将面临一种“再投资风险”,即多年后当银行存款和国债到期后,会发现想找个有 3% 收益又安全稳健的地方就很困难。[5]

于是像 20 年前一样,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当下 3.5% 的预定利率正如当年的 8.8% 的预定利率,这种高利率无风险产品在未来一定是稀缺的。

《2020 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投资白皮书》调研就显示,高净值家庭每年平均缴纳养老 / 传承类保险产品 12 万元,年均保费支出超过 30 万元的家庭更是占比 11.3%。

不过这个时间窗口可能是短暂的。

就像台湾省,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曾经是 3.5%,而如今只有 1.5%。

2020 年 10 月份的时候,银保监会前副主席黄洪就警告说:

“人身保险行业风险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下,主要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长期看也会引导我国利率下行,行业利差损风险加大。”

保险低利率的时代终将到来,在监管再一次下调保单预定利率之前,我们尽量提前做好配置准备,抓住第二个窗口期。[6]

参考文献:

[1] 刘伟.史上最牛保险国寿“潇洒明天”何时重出江湖.《今日早报》.2010
[2] 万峰.寿险增长第四浪来袭,险企如何备战.《财经》.2021
[3] 欧阳晓红.平安虚惊. 马明哲在保监会吐苦水称利差损800亿. 《经济观察报》.2009
[4] 陈恳.《迷失的盛宴 中国保险史1978-2014》.2014
[5] 家庭财富研究所.《银行理财不能保本了!想稳稳赚钱还有啥选择?》.2022
[6] bob体育半岛入口 .《银行理财经理也力荐的增额寿险,好在哪》.2021
- THE END -
字数:1839
来源: 转载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i无忧2.0
常见病投保宽松
5595
超级玛丽9号
同种重疾可二次赔
5027
祥瑞保2.0
重疾不分组多次赔
4565
小青龙2号
少儿特疾赔付220%
4006
完美人生2024
80岁前重疾双倍赔
3531
青云卫3号
少儿特疾赔付220%
3060
达尔文8号
可选重疾病种不分组多次赔
2523
大黄蜂9号
少儿特疾最高赔付200%
2074
小淘气2号
少儿特疾最高赔付220%
1249
康顺人生2023版
重疾最高赔3次
710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您想咨询什么险种?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年金险(终身寿)
帮我定制
免费预约
我同意接受 [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用于我司后续致电进行保险产品介绍及投保协助,我们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其他用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