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单“义诊”:中年家庭聪明投保事半功倍
文前提要:中年三口之家,各方面支出压力较大,保费的使用也要遵循“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谨慎原则,安排保险过程中多用巧力,少用蛮劲,争取花较少的钱,获得较高较全面的保障。
自从317期本栏目新辟《保单诊室》以来,陆陆续续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纷纷要求帮助解决自己和家庭中遇到的各种保险困惑。 今天我们选取其中一个三口之家作为“被诊断”对象,看看中年家庭该如何聪明配置安排保险。
三口之家都拥有哪些保单
我们先看看这个三口之家目前的基本情况。居住在上海的梅先生和梅太太,今年都是36岁,两人月收入差不多都接近6000元,一年合计总收入在15万元左。他们有个儿子,1995年9月21日出生,现年12周岁。
家里的财务大权一直由梅太太掌管,保险的事情也是梅太太在操持。梅先生夫妇特别疼爱儿子,儿子刚出生不久,梅太太就给儿子买了1份平安少儿险,1997年又给孩子买了2份同样的少儿险。到了2005年,又给孩子买了新华人寿的“红双喜望子成龙”两全分红险,2006年又给儿子从太平洋寿险公司买了“小康之家幸福一生”两全分红保险。
在1997和1999年的保险“促销”大潮中,梅太太也给先生买了一份中国人寿的“递增型养老保险”和“平安康泰终身寿险附加万寿定期寿险附加住院安心险”。
梅太太自己呢,也有不少保险。1998年她给自己买了平安康乐终身医疗险,1999年她为自己买了平安福寿30年期的寿险,2001年也赶潮流买了“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2003年买了平安康顺女性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梅先生一家现有的保险状况,大家可以参看本文附表。
看完梅太太为自己和家人安排的保险,我们认为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当然也有一些可继续完善之处。
附表:梅先生一家三口现有的保险状况
被保险人 |
险种名称 |
保险公司 |
购买时间 |
基本保额 |
保险期间 |
保险利益 |
缴费期限(年) |
年缴保费(元) |
小孩 |
少儿终身险 |
平安保险 |
1995-10-21 |
1 |
终身 |
教育及意外 |
15 |
360 |
小孩 |
少儿终身险 |
平安保险 |
1997-5-18 |
2 |
终身 |
教育及意外 |
14 |
720 |
小孩 |
红双喜.望子成龙 |
新华人寿 |
2005-9-16 |
1.32 |
11 |
教育及意外 |
11 |
1000 |
小孩 |
小康之家.幸福一生两全(分红型)附加终身住院补贴医疗 |
太平洋人寿 |
2006-11-7 |
1 |
终身 |
教育及意外 |
20 |
2285 |
太太 |
康乐防癌险 |
平安保险 |
1998-6-10 |
5 |
终身 |
医疗 |
20 |
670 |
太太 |
福寿定期寿险 |
平安保险 |
1999-3-8 |
10 |
30年 |
人寿 |
30 |
1910 |
太太 |
康顺终身女性重大疾病险 |
平安保险 |
2003-8-9 |
5 |
终身 |
医疗 |
20 |
1845 |
太太 |
世纪理财投资连结险 |
平安保险 |
2001-7-31 |
21 |
25 |
理财 |
25 |
6060 |
先生 |
康泰终身寿险 |
平安保险 |
1999-5-8 |
8 |
终身 |
人寿及医疗 |
20 |
3509 |
先生 |
递增型终身养老险 |
中国人寿 |
1997-3-21 |
0.5 |
终身 |
人寿 |
20 |
1175 |
亮点一:高利率时代买长期寿险
可能大家也都看到了,从2004年央行频频加息以来,本刊也经常提醒各位读者谨慎购买长期的、储蓄类的传统寿险产品,如终身寿险、少儿教育金保险、生死两全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因为目前这些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精算假设中有关保险产品内含的年复利回报率)上限被固定在2.5%的“紧箍咒”下,受到的利率冲击较大,隐含的利率波动风险较大。
比较年轻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从未想到过,在国内相当短暂的商业保险历史上,还曾出现过8%、9%年复利这样的高利率保险产品,甚至还出现过年复利14%的五年年缴费形式的少儿终身险!
在低利率时代,我们不提倡优先选择储蓄型的人身保险;而在高利率时代,购买终身或长期的偏储蓄的人身保险,对投保者个人而言,却是相当划算的理财手段了!而且这种良机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因为在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利率水平长期来看不可能总是处于2%、3%的低利率水平中,也不可能长期处于8%以上的高利率水平中,3%的年均通胀率,4%~5%的年均收益率,相信是很多金融投资计算中常见的假设。20年、30年或50年的漫长岁月中,要想找到一个长期可持有,且年均回报在8%以上的储蓄替代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有保障功能!
所以,梅太太在1997~1999年这三年中为自己、先生和儿子购买少儿终身险、养老险和终身寿险这三类长期寿险,是非常明智的一个选择。
亮点二:选择“罕见”的优势险种
除了在高利率时代购买长期寿险,我们发现梅太太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能够选择一些比较“稀有”的保险产品。
比如,梅太太在2006年为孩子购买了太平洋寿险的小康之家幸福一生两全保险,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称赞的,因为此时的少儿教育金保险已经不比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的保单,可是梅太太却在这份保单后面为儿子附加了太平洋终身住院补贴保险。这也是市场上硕果仅存的终身医疗补贴保险。在2004年7月前后,由于赔付率过高,多家保险公司难以承受高赔付之重,都停止了终身住院补贴类保险的出售,此后唯有太平洋寿险苦苦支撑该类险种。这类“罕见”的、对投保人比较有利的产品,在我国台湾等地区也已经纷纷停售,梅太太能寻觅到这样的优势产品,已属不易。这也告诉各位读者,若要周到安排家人的保险,少不了平日里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多多积累保险常识和保险产品知识。
当然,这每天的住院补贴金额有最高限制,不会随着通胀而上升,到了孩子享受这部分津贴的时候,可能一两百元的价值已经有些低了。如果是提供给自己或先生,反而更好。其实梅太太不妨为自己和先生安排这类终身医疗补贴产品,这样起到的效果可能比为儿子购买要好得多。因此说,好产品也要找到最适合用的被保险对象。
亮点三:保费分配比例要合理
我们注意到,在很多类似梅先生这样的中青年三口之家,不少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买这样那样的保险,但却忽视给有经济收入能力的夫妻双方安排保障。
但梅太太很好地规避了这一常见的家庭保障结构安排上易犯的“通病”。虽然儿子一出生她就为其购买了保险,儿子的保单也是全家的第一份保单,但随后不久,她就陆续给自己和先生安排了保障,这是值得所有掌管家庭理财大权的主妇们学习的一个思路。
通常而言,投保首先应该考虑家中收入最高者,“谁挣的钱多就给谁多花保费”,因为家庭支柱承担的家庭责任最重,对其他家人的经济安全作用最强。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消费者会遇到打着“爱心”招牌向家长推销少儿保险的代理人。对于收入较高的家庭而言,花钱为孩子的出生买份保险,留个纪念,也未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对于收入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家庭而言,切忌在没有给家长安排好保障的情况下,就急着为孩子安排保险。即便要给孩子买,也一定要给大人多点保障。父母才是未成年孩子最大的安全垫。
看看人家梅太太的安排,儿子的保单份数虽然是3个人中间最多的,但每年的保费支出却只占到家庭年度总保费支出的四分之一不到,先生和自己的保费支出才是大头,这样的安排是比较恰当的。
建议一:加重家庭支柱的人身保障
当然,梅先生一家目前的保险安排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们通过表格发现,梅先生夫妇虽然已经有了不少保险,但总的保障力度还不是很足,突出表现在梅先生的身故保障总额与自身收入比例不匹配。
梅先生夫妇各自的年收入水平差不多都在7~8万元左右,孩子只有12岁,那么最好能够选择6倍于自身收入的身故保障总额,以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主要是为孩子考虑到18周岁成年)。如果希望在孩子大学毕业前都不受父母各种意外因素影响,最好能考虑10倍于自身年收入的身故保障额。
目前梅先生可以从平安康泰终身寿险中获得8万元的身故保障,从中国人寿递增型养老险中获得5万元的身故保障(基本保额的10倍),总的保障额度只相当于梅先生差不多一年半的收入,显然不够。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梅太太为先生购买保险的时间较早,梅先生的保单在1997年和1999年购买,此后再也没有调整过。
那么,如何解决梅先生人身方面保障不足的问题呢?建议为梅先生增加20万元额度的10年期定期寿险(保障期刚好覆盖孩子大学毕业),以及20万元额度一年一买的意外险。
而梅太太自身的现有保障还算比较完善。她可以从平安康乐保险(防癌险)中获得5万元的身故保障额,从平安福寿30年期寿险中获得10万元身故保障额,从平安康顺女性终身重大疾病险中获得5万元的身故保障额,从投连险中获得20万元左右的身故保障额,总的身故保障额已经40万元左右。建议梅太太增加一份10万元额度的意外险即可(因为梅太太的普通寿险已经有不少了)。
这样夫妻俩的身故保障总额都差不多提高到了50万元,能够基本满足实际生活的需求。
这一点也再次提醒各位读者,最好能对家里的保单每隔两三年进行一次自我检查,看看是否有需要调整之处。
建议二:人到中年关注健康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发现,虽然梅太太自身已经早早安排了长期防癌险和女性终身重大疾病险,投连险后面也附加了个人住院保险。但是梅先生的健康医疗险却是一片空白。
岁月不饶人,加上现代社会中的工作压力和各种外界污染因素,如今职场中人几乎都处于体力透支的亚健康状态。重大疾病低龄化趋势也越发明显,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病也越来越多。今年,梅先生已经36岁了,我们建议梅太太应该为先生加保一些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补贴方面的保险,以抵御可能发生的家庭“疾病危机”,让作为家庭支柱的梅先生安心工作,免去后顾之忧。
建议三:降低投连险保费的占比
梅太太在给我们栏目的来信中,还特别提到自己的一个保险困惑:“如何能够减少在投资连结保险上的保费投入,同时最好能让保单继续有效。”
经过我们的分析,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投资连结保险并不是必需品,也不是紧迫需要的保险种类,而且投连险的年保费投入占整个家庭的总保费支出比例过高,如果想要增加梅先生的人身和健康险保障,也需要把投连险的保费降下去。
我们的建议之一,是将这份投连险保单解约,也就是做退保处理。因为梅太太这份投连险是从2001年购买的,虽然中间有几年因为证券市场熊市而导致收益率无法达到预期宣传所言,但从2006年以来的大牛市,已经让她的这份保单投资账户价值超过了这几年投入的保费总和,在7月31日保单周年即将到来,而自己的投资账户净值又差不多处于历史最高位的时候选择退保,还有点小赚呢!而且这样一来,增加其他基础保障的保费来源就有了!
如果梅太太一定想要在让保单继续有效的前提下,降低保费的投入。那么,可以选择从这一保险的投资账户中提取部分现金价值,用于支付保费。因为这个产品是我国第一代投连险,缴费不灵活,既不支持“变额”(在保单中途降低基本保额),也还没有自动从个人投资账户中扣取保费的功能,所以必须要梅太太申请部分提取现金,然后再做支付。但这领取部分现金就涉及一定的手续费用了。
业内人士还提供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两年的复效期限,就是不去缴纳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保费,在2008年7月31日前,梅太太的这份投连险保单将处于“效力中止”状态,在此期间寿险保障不存在,但个人投资账户还是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两年期限满后,梅太太自己再决定是解约(按照2008年8月1日的个人投资账户净值拿回账户余额),还是申请保单复效(申请补缴这两年未缴的保费,然后让保单恢复效力)。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