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要注意五大误区 分红低勿急于退保

看到寄来的保费交纳对账单,付淑杰不乐意了。自己已经交了三年的保费了,加起来也4万多块了。可从账单上看,利息并没有多少,还不如存定期呢。她找到业务员,想退保
国家级理财规划师、平安系统第一批五星级导师田丽焕告诉记者,付淑杰之所以要退保,是因为她走进了误区,仅把保险看做了一种投资方式,而忽视了保险最根本的 保障 功能。
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田丽焕总结出了市民购时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分红低就退保
我老妈真糊涂,买了一份,一年就那么点儿分红,我看还不如退了! 类似这样的对分红险的抱怨,田丽焕经常听到。 这是一个误区。 田丽焕说,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投资永远不是保险的主要功能。
田丽焕提醒大家,在购买保险前,最好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买保障还是做投资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工具的本质并不为很多人所理解,总觉得万一不出险,缴纳的保费就亏了。而正好解决了他们这一担心,在获得保障的同时还可以享受资金增值。但不少投保人只关心投资型保险能分多少红,却不问能防范多大风险。
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一旦遭遇意外伤害、身故、重大疾病等风险,能通过赔付保险金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甚至能帮助被保险人和其家庭免于陷入困境。
所以在选择产品时,田丽焕建议投保者应该按照 先保障,后投资 的原则,优先购买纯保障型,比如、、寿险等。意外险之后,考虑重疾险。构筑基本保障后,家长可以考虑子女教育以及养老规划的保险等。
误区二:买得越多得到赔付越多
数据显示,大庆人为买保险每日支出1400多万元。不难看出,市民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少市民认为保额越高越好,买得越多得到的赔付就得多。
田丽焕告诉记者: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一般来说,给付型保险是买得越多得到赔付越多,比如基本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重大疾病险等,总保额通常不做限制;而有些险种,即使买得再多也不会得到更多赔偿,比如报销型住院、少儿身故险、、等。
田丽焕提醒投保人,像人身险中的报销型住院医疗险,重复投保是得不到 双重保障 的。它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赔偿总额不超过实际损失。例如,如果在A保险公司买了一份保额为3万元的报销型住院,在B保险公司又买了一份保额为3万元的报销型住院医疗保险。如果生病住院花了2万元的费用,一般市民会认为能拿到6万元的保险费,其实不是这样。因为住院医疗是报销型保险,所以你从两家保险公司也只能获得总额为2万元的理赔。此外,家庭和车险也是以实际损失赔偿,当实际损失高于投保最高总额时,按投保的最高额赔付。
误区三:只给孩子买保险
今年年初,妞妞的妈妈花了8000多元给妞妞买了两份保险。业务员说破了嘴皮子,妞妞妈妈也没给自己买一份。
只给孩子买保险这是中国家庭投保的最大误区。 田丽焕说。
田丽焕告诉记者,买保险的顺序应该是先大人,后小孩。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更何况父母发生风险、疾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孩子。所以说父母更需要风险保障。买保险,不能主次颠倒,第一份保险应该是给家庭的顶梁柱买意外险。
误区四:只买贵的
2010年,某保险公司推出一种 一年交29000元,连交3年,10年后返还17万元 的。王女士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一份。可2011年,因为企业倒闭,王女士失去了工作,家里的开支完全依靠爱人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这时候,她又接到了保险公司的催费通知。王女士是东借西凑,才如期交上20000多元的保费。
买保险前应分析自己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或家庭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 田丽焕分析说。
一般来讲,意外险保费相对比较便宜,寿险的保费稍贵些;保额越高,保费相对越贵。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首先要购买意外伤害险或者定期寿险,再购买重大疾病险;对于经济条件宽裕者,可以选择终身寿险+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住院津贴保险+的组合。
一般家庭而言,投入保险的比例占到家庭收入的10%即可。
误区五:签完保单就万事大吉
为什么我保险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少保险公司凭啥扣我的钱 前不久,一位购买的消费者,非常气愤地来到保险协会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