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重疾险的误区,你有注意到吗?
互联网保险促使整个行业透明化,国内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定制保险产品时更加多样。
尤其是保险市场上的重疾产品,从返还型到消费型,从单次赔付到多次赔付,新产品被变着花样的开发出来。可是,这一波又一波的新品上线,哪些适合我们?买保险,最怕的就是跟风购买,毕竟它是为我们提供保障的,真的没必要赶潮流。合适自己,量力而行才重要。所以,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在购买重疾险时,最容易进入的误区有哪些?面对琳琅满目的重疾险时,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
误区一:不管你说啥,我就认没病返还已支付保费
“什么?你竟然推荐我买消费型重疾险?”“如果没得病,那我钱岂不是白交了,都打水漂了?”我们相信,有这样想法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毕竟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总没病返还已支付保费的保险:保障+返还=钱才不白花;而消费型的保险,没得病还不返还已支付保费,钱就是白花了。其实,在重疾险市场上这两大类产品:消费型、返还型,其实两款产品并没有谁绝对好,如果有钱,两款任你挑,但如果预算有限,就要首选消费型。为什么呢?返还功能的保险,保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净保费+理财。前者就是单纯用来提供保障的,而后者保险公司收取后,通过定期的发利息形式“分红”给你,满期返还就是连本带利一次性把钱给你,听起来好像不错哦。但是返还型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出现理赔后,将不能得到返还部分的金额,而多交的那一部分也就归保险公司所有的。最后获得的保额其实跟购买消费型保障产品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而且,通常返还型保险的理财收益相比一般的理财渠道,收益要低的多,反而不合算。
建议:预算有限,房、车贷一族、给孩子和家人首选消费型重疾险,利用低保险撬动高杠杆,让保险发挥最大的作用。有额外能购买返还型保险的钱,可以选择一个安全的理财渠道,收益一定比放在保险公司多得多。
误区二:追求多次赔付,保额严重不足
随着重疾险产品的不断升级,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成为今年市场上的主流。多次赔付型重疾险,保障上多了一次,价格也比单次赔付贵了不少。但是,千万别忘了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什么:保额要充足。如果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不要勉强去买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先以单次赔付并做足保额为主。毕竟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在二次赔付上都是有间隔期限制和疾病限制,如果由于保额充足,导致首次罹患重疾就无法支撑起后续的治疗,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建议:千万不要跟风购买,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健康状况,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优先考虑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让保障更全面。经济条件有限,就首先要选择单次赔付重疾险并将保额做充足。
误区三: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不少用户觉得,为了显示我花的钱值,保单里列明的疾病就要越多越好。事实上,这样的判断依据是不准确的。首先,根据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已经对重疾险产品的疾病种类做了严格的定义:重大疾病保险必须保障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而这25种重疾险也基本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高发重疾的90%以上。也就是说,无论你在国内购买哪一种重疾险产品,这25种重大疾病都会包含在保障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保费贵是因为涵盖的重疾多了那么几种,那因此你多交的那些保费就有点不太划算了。
建议:不要纠结某一款重疾险比另外一款多保障了几种重疾,反而应该在产品的轻症、中症的分类上,重点关注下是否涵盖了日常生活中高发的轻、中症疾病。
误区四:百万医疗更实用,重疾险不用额外买
有很多人都会有一些疑问,百万医疗险仅需要几百元的保费就可以撬动几百万的保额;而保额几十万的重疾险保费却要几千块钱,百万医疗险才更合适啊。虽然两者都是生病了才给理赔,但是生的什么病、如何理赔都是不同的。
医疗险:报销型产品,被保险人因疾病后意外导致的住院医治,除去社保报销部分及条款内规定的免赔额后,再申请理赔报销。
百万医疗险,也不是就给你报销百万,而是上限为百万级别,具体的报销是根据你提供的就医发票进行实报实销。
重疾险:确诊给付型,被保险人在合同期限内,一旦罹患符合条款内的重疾,就可以一次性获得保额赔付,买多少赔付多少。有效的缓解后期因康复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
建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百万医疗险就像一个财务会计,花了多少拿发票才能报销,重疾险就像一个土豪朋友,一次性拿去随便花。百万医疗险+重疾险=完美搭配。
误区五:优先给孩子买重疾险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了爸妈的你,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千万别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障。所以,在投保时千万不要忽略自身的风险,先给孩子投保。这个最常见的误区,很多父母都会踩坑。在日常生活中,毕竟孩子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大人“裸奔”情况下出现风险,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
建议:有了孩子之后,身份自然就不一样啦,身上的责任也更大了。这时候一定要优先给成人,尤其是家庭支柱配齐充足的保障,其次再给孩子适当配置,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随着重疾风险的不断高发,人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在72%左右,所以配置一份重疾险的确很重要,但是在购买前,也应该综合考虑,量力而行,它不像买一件衣服,赶一下潮流无所谓,关乎的是未来的保障。
最后提醒大家,除了避免踩坑上述的误区之外,还有一些一定要记住:
预算有限,首选消费型。缴费时间越长,杠杆越高,年缴费压力越低。如实告知,避免后期理赔带来烦恼。保险条款认真看,免责条款也很重要。
保险不跟风,适合自己最重要。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