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险怎么购买?养老险发展不理想的原因
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我国逐步形成了“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补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所谓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也就是俗称的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目前,市场上主要在售的有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
虽然市场对商业养老保险充满期待,保险从业机构也对商业养老保险进行了创新,如以房养老、养老社区等,但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并不理想,仍处于停滞阶段。
企业养老险(企业年金)的发展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年金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太高,挤压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
保险机构在养老保险领域的优势应该是相当突出的,例如有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及技术优势等。保险公司已积累了十几年的养老保险市场经验,储备了大量养老保险专业人才,有条件为客户提供从企业缴费、方案设计、产品组合到养老金支付的一揽子养老保险服务。保险公司的精算技术在产品设计和养老金支付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但这些优势之前不为市场充分了解。
另外,在投资方面,养老保险和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性质非常相似。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已运作十多年,风格一贯稳健,在风险控制和投资组合等领域积累了经验,资产的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我们将把这一投资优势扩展到养老保险资金的运作上去。再加上,保险公司有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和规模庞大的销售队伍,销售方面可以借助的资源较多。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拥有一支国际化的具备丰富经验的精算师、投资专家和IT专家队伍,公司高级管理层更是拥有丰富企业年金、投资、保险、财务管理和运作经验,以及丰富的国际企业年金管理和运作经验。
企业年金要发展,实质上应该是更倾向于商业保险模式。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的企业年金运作方式,员工可以在几家提供企业年金的保险公司中进行选择,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管理。政府仅仅在政策上、法律上进行规定,并且在税收方面和某些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
目前,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后,使健康保险的前线和后台能够密切结合,使被保险人得到更便捷、快速、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使健康保险的管理成本合理化。同时,一些新型的健康保险产品如管理式医疗产品有可能在中国较快地推出,从而使得到合理医疗服务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成为可能,为解决中国农民及低收入阶层的健康保险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的第一个好处也许能够对医疗机构起到监管的作用。由于监管的复杂性,目前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问题比较多。如果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成为医院的股东,那么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可能会加强。同时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保险机构希望医疗费用越低越好,因此他们投资医院以后,医疗费用的增加,百姓“看病贵”的现象将可以得到有效抑制。
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增加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现在“医药分离”等改革之所以很难,原因之一是“医药”分离之后医院的资金不足。如果有保险机构补充资金的话,那么像“医药分离”这样的改革可能会比较顺利进行。
至于是否会是一场“革命”,这一问题要看保险机构采取怎样的具体投资方式,如果纯粹是一种商业投资的话,那么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作用就可能得不到发挥,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企业养老险——企业年金的发展与商业养老保险不可同日而语。政府也在为国民养老情况改善而努力。
制约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有行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行业内部因素主要分为三方面:1、技术短板。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期限非常长,个人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以后,交给保险公司,既要考虑长寿风险,又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变化,对精算技术要求很高;2、人才短板。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非常强,这些技术既要靠人去掌握,又要靠人去开发;3、规制短板,尤其是监管部门,尽管努力探索对长期风险监管的规制,但探索需要一个过程。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