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门安全状况保险设施;地铁被夹女子死亡

前晚,北京地铁一位女乘客被夹在车门与屏蔽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最终不治。广州作为国内第一个安装地铁屏蔽门的城市,从屏蔽门出现至今已有12年,未曾发生过乘客夹在两扇门间致死的案例。 广州地铁屏蔽门与车门之间约有20~25厘米的空间。不过,由于有屏蔽门防夹条、车尾观察灯管,乘客无法站立于两扇门之间,否则屏蔽门关不上,同时司机必须确认没有夹物才返回驾驶室。虽然有这么多防备措施,但地铁公司提醒:乘客勿冲门才是治本之策。而尽管血的教训就在眼前,昨天地铁里依然可见乘客冲门。
现场: 屏蔽门与车门空隙在20~25厘米 广州是国内最早在地铁安装屏蔽门的城市。2002年2号线开通试运营时,首次在各个车站站台安装屏蔽门,一则防止乘客坠落轨道,二则减少空调流失节省能源。后来开通的新线都设有屏蔽门,设计时未有考虑的一号线也全面加装。如今,广州地铁的屏蔽门历史已有12年,未曾发生过乘客被夹车门与屏蔽门间致死的恶性事件。 昨天,记者在2号线公园前站见到,车门关上后,列车与屏蔽门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间,确实有可能容下身材单薄的乘客。如乘客来不及上车,退出屏蔽门时正好两扇门关闭,就会被夹在中间。有街坊不禁问:为什么设计时要留下这样一个潜在的危险源? 广州地铁解释,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横向摆动,为保证运行安全,设计时要求车辆与站台留有一定空隙,一般在10厘米以内。但是,由于设计、站台施工及车辆的制造误差等多种原因,造成站台与列车车门之间的间隙并非完全一致,通常会在10~12厘米之间。因此,安装在站台上的屏蔽门,和列车车门会出现一定空间。以广州地铁1~4号线为例,屏蔽门与列车车门的空隙在20~25厘米之间。 车门关闭时压力相当于15公斤的力 尽管刚发生过血的惨剧,但昨天记者现场采访时,还是发现乘客冲门。现场虽有站务员维持秩序,但人手有限,仅能守住邻近扶梯口或楼梯的车门,难以全面覆盖,还是得靠乘客自觉。地铁方面表示,地铁门夹到人是常事,绝大部分都是乘客冲门所致。地铁工作人员说,无论哪一种车门防夹功能都是要夹到乘客才起作用,车门关闭时压力相当于15公斤的力,如果车门夹到头部或手还是会比较痛的。
广州地铁:多重保护防夹人 措施一:司机看 开车前先确定无夹人 屏蔽门和车门之间没有足够光线供列车司机瞭望,容易对乘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10年前,广州地铁率先在全国研发并安装了屏蔽门站台灯管。在站台尾部安装一个闪光灯管,悬挂在屏蔽门与列车的间隙位置。司机关门后,从车头观察尾部的灯管,若灯管完整显示,则说明间隙中无人。否则,司机将重新开、关门,确认无人才开动列车。
昨天中午,记者在西门口站连续观察三趟地铁发现,每趟列车关门后,司机都会有个 规定动作 用手 指 一下两扇门的间隙,确认中间没有异物后,再返回驾驶室启动列车。 措施二:防夹板 有人被夹则无法关门 灯管观察法关键靠列车司机的肉眼判断,对司机要求非常高,容不得有半点闪失。5年前,广州地铁又想出另一个办法弥补肉眼的缺陷:在屏蔽门下方加装防夹板。 记者在地铁站看到,每扇屏蔽门下方都装有防夹板,向车门方向凸出。关门时防夹板随着门框向内接近,两块板的间隙逐渐压缩,使人无法在缝隙中立脚。要么退回到站台,要么卡住屏蔽门,屏蔽门关不上,列车就无法启动。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