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降低社保缴纳标准;员工起诉获补偿

卢超(化名)大学毕业后进入某置业发展公司工作。两年后,卢超升任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月工资提升至每月3000元。升职的喜悦尚未褪去,卢超却发现一件烦心事。她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里,关于社保和福利待遇的条款竟然约定卢超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按当地社会保险局规定最低参保基数1350元/月投保,医疗保险按当地社会保险局规定最低参保基数800元/月投保(社会保险缴纳基数每年随政策调整而调整)。
自己的工资明明是3000元,为何在缴纳保险时却按照最低参保基数缴纳?原来,这是该公司的“潜规则”,所有员工无论工资高低,一律按照最低参保基数缴纳社会保险。对于这样的“霸王条款”,其他员工忍气吞声,但卢超不愿保持沉默。2014年,卢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说 法
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二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依法缴纳社保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对于社保费用缴纳的标准也有强制性规定,既不属于劳资双方可以协商的范围,也不属于劳动者可以自愿放弃的权利。
卢超与某置业公司在劳动合同中关于变更社保缴纳标准的约定违反《劳动法》和《社保征缴条例》,是无效条款,没有法律效力。
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法院判决,置业发展公司支付原告经济补偿金1.9万元。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