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举报骗保申请信息公开未果;状告郑州社保局
中原区法院首次推行“2+5”大合议庭模式,陪审员数量超过法官
4月15日,中原区法院一起普通的民告官案显示出了与众不同之处。往常的3人合议庭变成了7人的“大合议庭”,案件事实不再由法官说了算,而是法官、陪审员每人一票,投票决定,破解“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陪审困局。
案件
申请信息公开未果 她把社保局告了
刘女士把郑州市社保局告上法庭,要从一起“骗保案”说起。
去年5月,刘女士实名举报宋某甲、宋某乙、韩某三人骗取医保。郑州市社保局接到举报后,发现宋某甲把自己的社保卡让宋某乙使用,属于冒名住院。
去年11月,郑州市社保局向宋某甲和河南某医院发出整改意见书,要求整改的依据均是《郑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离休干部医疗保障、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简称《协议》)。
今年2月,刘女士向郑州市社保局提出书面申请,要求依法公开《协议》内容。对方认为《协议》内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予公开。
刘女士因此打起了这场官司。
变化
以往3人合议庭 变成“2+5”大合议庭
昨天的法庭上,审判长和审判员的两侧有5名人民陪审员。而合议庭通常情况下由法官和1名或2名人民陪审员组成。
中原区法院法官孔凡松是合议庭成员之一,他说,以前一些陪审员对案情不了解,对案件并没有实质性的审判,法官主导作用比较强。
另一方面,兼职的陪审员由于缺少法律专业知识,要想在短时间内对案件作出准确的判断比较难,导致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
“我们决定,对人民陪审员参审进行改革,由‘2+5’的大合议庭来审理该案。”中原区法院研究室主任张慧娟介绍,这5名陪审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来自多个行业,比如陈二毛是退休教师、张国强是河南省物业商会秘书长、张永生是社会法庭的社会法官……
A
怎么发问
充分阅卷 庭审中发问要有侧重
孔凡松介绍,开庭前,法官和陪审员充分阅卷,陪审员要知道自己在庭上侧重哪些方面发问,不能只是听听。
“被告,你说《协议》不予公开是依据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第4款,认为本案涉及商业机密。对于商业机密,你有何依据?”陪审员张国强问。
被告说:“因为《协议》是我们和定点医疗合作机构签订的,属于双方约定,不属于政府信息。如果说是政府信息,那也涉及商业机密,因为《协议》里有报销比例、付款日期等,如果公开,有人会专门找出某一条,会出现诬告,损害我们的名誉和利益。”
“原告,据我们了解,你住在黑龙江,并不是河南人,为什么要起诉?和你有什么利害关系?”陪审员张永生发问。
昨天的庭审中,陪审员的几个问题直截了当,问到了点子上。
“陪审员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些问题更适合他们提问,更利于查明事实真相。”孔凡松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B
如何参审
票决认定案件事实 陪审员不再“陪而不审”
庭审结束后,7名合议庭成员马上展开合议,很快达成一致。通过对当事双方的协调,被告向刘女士提供了空白的《协议》范本,消除了刘女士的误解,最终以原告撤诉了结该案。
孔凡松说,合议阶段分成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事实的认定。这时,法官和陪审员每人一票,听取票数多的一方的意见。陪审员的数量超过法官,这就能在事实认定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法律的适用。5个陪审员是一个“陪审组”,他们只能出具一个意见,而法官有2票,这时就突出法官在法律适用上的决定性作用。
对于这样做的原因,张慧娟说,事实认定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根据生活经验的判断,是一个人智慧和良心的表现。陪审员社会经验丰富,可以凭社会阅历判断事件真伪。
“大陪审制让陪审员的价值体现出来,用现在流行的话说,陪审员有‘存在感’了,可以激发他们的陪审热情。”孔凡松说。
意义
让合议庭成为审判主体 有利于程序公正
根据省高院的部署,要探索实行大合议庭,在审理疑难复杂的民事、行政案件时,实行合议庭成员由1名或2名法官、4名或5名人民陪审员组成的“1+4”、“2+5”模式。
有人提出,案件审理理应交给法官,让非法律专业的陪审员来审,会不会乱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认为,我国可以借鉴法国和日本的陪审制改革思路,采取“1+6”或“2+5”的模式组成合议庭,真正使合议庭成为审判的主体,使庭审成为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而且,有利于程序公正,提升司法裁判的透明度,保障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改革后,对陪审员的要求自然更高,也有了退出机制。根据中原区法院的规定,针对陪审员有相应的综合考核,如果陪审员长期不参审,法院将确定哪些陪审员不再适合这一身份,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免去其陪审员资格。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