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入保险领域须谨慎

某寿险公司和保监会之间的拉锯战刚刚落下帷幕,近日某寿险又被媒体曝出29亿元增资迟迟未能到位。民营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问题再次成为监管层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民营险企近年的疯狂扩张和运营能力不足是偿付能力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专家建议,在投资环境日渐复杂的背景下,资金运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民营资本应谨慎进入保险领域。6月6日,保监会发布监管函称,人寿在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中,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和“其他应收款”项目虚增实际资本,实际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7.08%,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责令某寿险公司停止接受新业务。然而,保监会这一纸监管函引发了某寿险公司的强烈抗议。某寿险公司先后四次在其官网发布公告说明公司财务情况、股东态度等信息,认为公司偿付能力不存在问题,其间不乏对监管的异议。对此,保监会也表态称“检查是经得起各方面监督,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几经拉锯,至整改大限前的6月30日晚,某寿险公司最终“服软”:决定以增资方式解决偿付能力问题,但尚未公布细节。事实上,被偿付能力不足困扰的不止某寿险公司。小编查阅保监会官网了解到,今年以来,三家险企均收到保监会对于其偿付能力不足的监管函。小编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民营险企疯狂铺点扩张以及民营资本缺乏对保险行业的经营能力被看作是民营险企偿付能力告急的根本原因。“扩张过快其实是目前很多险企存在的通病,因为一开始要挖同业需要资金启动,产品迎合市场也需要资金支持,而且现在保险范围越来越大,投保人越来越多,理赔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偿付能力是一个考验。”广东一家大型险企的销售经理告诉小编。此外,民营险企也存在资金实力不稳定,经营能力不足的劣势“很多民营企业家贸然进入保险领域,对产品结构的设计和投资都比较激进,没有与自身的资本能力匹配,很容易出现偿付能力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说。专家表示,险企的发展已经从粗放式扩张时代转变为相对竞争的时代,同时国内投资环境复杂度提高,险企必须提高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才能维持业务的扩张和偿付能力之间的平衡,除了投融资外,保险企业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负债管理能力,没有足够经营能力的民资须谨慎进入保险领域。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