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大保险避坑攻略!一文读懂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怎么买!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号称保险界的“四大金刚”。
这四大险种,可谓各有“特色”,是人人必备的几类保险。
但保险江湖路远,产品千千万万,条款难辨好坏,无数人购险时饱受坑害!
有的人买贵了好几倍:
有的人买了不能理赔:
若大家不提前了解保险知识,难免在购买时误入歧途,买错买贵,甚至可能影响理赔!
为了避免各位少侠买保险时踩坑,我特意耗半月时间,精心准备此篇万字长文。
虽不至于彻底教会大家怎么购买四大保险,但也能略作指导。
若有受益,还请各位不吝点赞收藏,感激不尽!
主要内容如下:
一、 意外险避坑篇
1. 购买意外险,大多数人都有这3大误区
2. 挑选意外险的2大要点
二、 百万医疗险避坑篇
1. 购买百万医疗险,常见的5大误区:
2. 挑选百万医疗险的 4 大要点
三、 重疾险避坑篇
1. 购买重疾险的3大误区
2. 挑选重疾险的5大要点
四、 寿险避坑篇
1. 购买寿险的2大误区
2. 挑选定期寿险的3大要点
一、意外险避坑篇
意外险价格便宜,只用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很高的保额。
而像碰伤、擦伤这些小意外,在生活中发生的概率也挺高。
因此,很多人在买保险的时候,第一反应会选择先买一份意外险“试试水”。
但便宜归便宜,意外险的挑选并没有那么简单,不会挑选的朋友可以随时问我:

1.购买意外险,大多数人都会有以下3大误区:
误区一:买意外险只看重身故保障,其他责任不重要
身故保障虽然是意外险的核心保障之一,但只看重身故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发生意外,无非会产生3种情况:身故、残疾和住院治疗。
虽然身故带给我们的打击最大,但如果买意外险只看身故责任就大错特错了。
例如常见的突发意外,如跌打损伤、车祸事故等,并不一定是身故的结果。
不是所有的意外都是致命伤害,反而是出现伤残或全残的概率更大。
如果购买的意外险只有身故保障,人出了意外却没有身故,保险公司是不会赔钱的。
另一方面,伤残≠全残。
一些轻微的残疾症状都可以归类于伤残范畴,比如掉了八颗牙齿、皮肤轻度烧伤等等。
意外险的伤残保障是它独有的王牌,伤残越重,赔付比例越高。
伤残共分为 10 个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一级伤残赔付 100%,二级伤残赔付 90%,以此类推。
而全残意味着,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他人帮助。
因此,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意外险的保障责任除了身故之外,到底是保全残还是伤残。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看错的后果会导致一分钱都拿不到,不容忽视。
咱们得拿出高考考语文查找错别字的精神,来仔细查看保障责任到底伤残还是全残!
误区二:返还型意外险能返钱,所以更划算
返还型意外险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保障期限内没有理赔过,保障期满就会返一笔钱给你。
发生了意外伤残能领赔偿金,没发生意外也能拿到钱,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肯定没有啦!
实际上,返还型意外险的“坑”有以下2点。
①大多数返还型意外险保障有缺陷,保费昂贵
以平安安心百分百为例,主险只保意外身故全残,以及一些不值钱的交通意外保障;虽然非意外身故保障比较新颖,但只赔保费的一定比例,属实有点坑。
如果想要伤残和意外医疗,需要额外交钱附加。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看到保障上的差别,我们将【安心百分百】和【小蜜蜂2号超越版】做了下对比:

安心百分百在不保障伤残、猝死和意外医疗的情况下,交费15年,保到75岁,按30岁男性购买为例,一共保45年,平均每年保费2500×15÷45≈833,一旦附加其他保障,价格只会更贵。

八百多的保费如果拿来买一年期意外险的话,四舍五入也能买两三年。
②发生意外不返还,多交的钱等于“白交”
我们以某产品为例,可以看到条款很清晰地说明了哪些情况会返还。
而发生意外身故或全残,返还型意外险直接赔一笔钱,合同终止。
自然也就没有返还这回事了。
原本花几百就能获赔相同金额的钱,现在却多花了一千多,多交的保费相当于“白交”。
买保险就是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添砖加瓦,每年花个几百块抵御意外风险,大多数人都花得起。
可是如果每年花个大几千来获取保障,一生平安顺遂度过,保障期满交的保费返还。
平白无故给家庭经济造成不小的压力,高保费,低杠杆,返还型意外险这笔帐不划算呐。
误区三:长期意外险保障久,所以更好
买意外险主要看保障责任是否全面,价格是否便宜,能否符合我们转移意外风险的需求。
长期意外险保障久所以更好,其实是个伪命题。
①意外险通常不存在续保问题
购买意外险,一般不需要进行健康告知,即使需要健康告知,询问项也十分宽松,购买门槛比较低。
在保障期内即使因为意外擦伤申请理赔了,来年再想买意外险也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保障期限是买一年保一年,还是保几十年或终身,本质上并无差别,并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②长期意外险保障责任不够全面
我整理了短期意外险和长期意外险的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大部分长期意外险的保障责任不够全面,意外医疗部分还是得额外花钱附加。
花大价钱附加意外医疗保障,后续因为意外住院了报销医疗费用,报销的钱还没你交的钱多。
就算咱钱多,也不是这么花的对不对?
从保障全面来说,我们还是更建议购买一年期意外险。
2.挑选意外险的2大要点
上面我们说到,更建议大家购买一年期意外险。
但是在挑选的时候,还是要着重注意以下2点,才能选出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1)注意意外险的职业限制
因为意外险购买门槛低,低保费、高杠杆的优势,大多数人想要买保险,都会优先考虑配置一份意外险。
但它虽然门槛低,并不意味着没有门槛。
意外险最大的门槛就是有明显的职业分类,高风险职业买了也未必能赔。
职业还分高低风险?
这个信息可能会让人脑袋一懵,顺便思考自己的职业算不算高风险。
不要慌,我们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职业分类,供大家参考。
按风险划分来看:
1 - 3 类职业:属于低风险职业,大多数意外险都能买,价格也便宜。如果想买 100 万保额,每年保费不到 300 元。
4 - 6 类职业:属于中高风险职业,很多意外险没法买,需要专门买高危职业意外险,价格也会贵很多。

但不同的产品职业分类也不一样,在购买的时候要仔细看清,结合自己的职业来判断是否能够购买。
如果职业不符合,就不要强行买,不然理赔时保险公司是会拒赔的。

(2)需要根据购买人群来挑选
意外险有很多种,保障各有侧重,所以要根据不同人群需要来选择。
1)成年人:购买成人综合意外险

成年人首选综合意外险,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保障。
①注重身故和伤残保额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同时又肩负着家庭经济的重担。
朝九晚六、两点一线、兢兢业业的生活,最害怕意外降临。
因此,年轻人买意外险,身故和伤残的保额一定要买够。
建议50万保额起,如果真的遭遇不幸,这笔钱可以有效缓解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②猝死保障
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保障,则是猝死。
当代年轻人要么熬夜打游戏,要么通宵赶deadline,凌晨5点的城市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再加上平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健康,猝死都变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但要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购买意外险时重点关注猝死保障,也能给自己多一份安全感。
不过,大家除了可以买保险来抵御风险外。
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养生,管住嘴迈开腿、少熬夜多睡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拥有最大的安全感。
2)儿童:购买少儿意外险
想要给自己孩子购买意外险,应该基于小朋友的情况来关注以下重点。
①注重意外医疗
小孩子一般都有活泼好动的天性,爱跑爱跳,一不小心就磕到碰到。
受伤后去医院治疗,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少则几百,多则大几千。
钱虽不多,但如果能通过意外医疗报销,对普通家庭来说能减轻部分经济压力。
因此,给小孩子买意外险要格外关注意外医疗。

这里,我总结了以下意外医疗保障的3个评判标准:
- 最好100%赔付;
- 报销范围越广越好,最好不限社保;
- 免赔额越低越好,最好0免赔。
②第三方责任
第三方责任保障的内容是,被监护人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监护人承担赔偿的责任。
翻译一下,就是孩子闯祸,家长收拾烂摊子。
小孩子嘛,皮一点很正常。
学校里争抢打闹、学校外好奇心重破坏他人财物等等,这些情形最后都免不了叫家长来买单。
第三方责任就可以将需要家长收拾的“烂摊子”,转移给保险公司来赔偿。
可以说,是为“熊孩子”量身打造的。
如果自家孩子好奇心旺盛,可以考虑第三方责任。
③少儿意外身故保额有限制
少儿意外险身故保额,对未成年人是有限制的。
为了规避道德风险,无良父母杀娃骗保,银保监会对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做了限制。
- 0-9 岁:身故赔付不超过 20 万;
- 10-17 岁:身故赔付不超过 50 万。
但是伤残和全残则没有保额限制。
给小孩子买意外险,身故伤残的保障额度还是要关注的。
3)老年人:购买中老年人意外险
老年人是骨折摔伤的高发群体,挑选意外险要额外关注以下2点。
①注重意外医疗
人一旦步入中老年,要承担的家庭责任逐渐卸任给年轻一代,意外险中的身故和伤残保障就不是最重要的。
加上身体素质整体不如年轻人,容易摔倒磕碰,意外医疗保障更需要重点关注。
优秀的意外医疗保障,报销比例越高越好,100%赔付,不限社保,免赔额越低越好,要是能0免赔就更好了。

划重点!这方面和少儿意外险的挑选要点是一样的。
②最好有骨折津贴
老年人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不小心摔倒很容易导致骨折。
伤筋动骨一百天,住院期间需要人手照顾,请护工等等也是一笔开销。
而这个支出,意外医疗是报销不了的。
如果意外险中附加骨折津贴,赔付的钱你可以拿来支撑住院期间除医疗费用外的经济开销。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项保障同样需要重点关注。
二、百万医疗险避坑篇
很多人觉得,看病有医保就够了,哪里还用得着买百万医疗险。
实际上,医保的报销范围有限,只能报医保目录内的治疗费用。
但医保目录外的看病支出往往占大病治疗费用的大头,这个时候就需要百万医疗险来兜底,尽可能降低我们治病的经济负担。
1.而大家在购买百万医疗险时,时常会有以下5大误区:
误区一:百万医疗险不能单独购买
2022年了兄弟萌!
当还有小伙伴跟我说,百万医疗险不能单独购买的时候,我的心情有点复杂。
“百万医疗险必须和重疾险一起购买”,实质上,这是很多线下代理人的销售话术。
以前信息传播不发达,这样的言论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变成根深蒂固的“洗脑包”。
然而真相是:
百万医疗险可以单独购买!
百万医疗险可以单独购买!
百万医疗险可以单独购买!
我们随便找来一款线上的百万医疗险:
它可以单独购买,打开支付宝就能买,并且比起需要搭配其他主险来购买的产品,保障只会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所以,看到适合自己的百万医疗险,放心大胆地冲就完事!

误区二:百万医疗险能终身保证续保
有些百万医疗险的产品页面会宣传,支持续保到100岁等等,这就是大家理解的“终身续保”。
这时候要注意:支持终身续保≠保证终身续保。
可以续保 100 岁的前提是这款产品不停售,能在市面上卖 100 年。
通常这类产品都是一年期医疗险。
但大多数一年期产品可能会因为赔付率高的问题停售。
一旦产品停售,保障直接中断,还是只能重新买其他产品。
真正购买时,续保条件中只有“保证续保”这一项,才不会出现因产品停售等原因导致的保障中断。
保证续保是指,在合同保证续保期限内,如果产品停售,或者是你生过病、身体变差、保险理赔过,到了第二年依然可以继续购买该产品,保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保证终身续保“是大家对产品条款理解上的误区,实际上根本没有“保证终身续保“的百万医疗险。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保证续保年限最长是20年。

误区三:只要是住院费用百万医疗险都能报销
并不是所有的住院费用都能报销。
医疗险的理赔都有个原则,那就是只报销合理且必要的费用。
从条款中可以看出,百万医疗险报销在指定医疗机构普通部的住院、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的治疗费用。
其中包括药品费和其他治疗手段的费用,但都强调了得是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
那什么是合理且必要的费用呢?
一般情况下,要符合这几个条件:
①治疗必需的项目
假如说,本来是为了报销肺炎的住院治疗费用,但里面夹杂着肠胃炎的药品费。
这个药品非合理必要的,很明显不会报销。
②与当地治疗费用的普遍标准差不多
同一地区同一疾病的治疗费用应该是差不多的,花1万能治好的病,最终报销费用是10万,这肯定是没法报销的。
③是医生开的处方药
百万医疗险药品费用报销,只认可医生开的处方药,其他出处不明的药品报销,保险公司是不认的。
此外,这些情况百万医疗险也不能报销:
1.低于免赔额的费用无法报销
更具体一点来说,一般是普通门诊费用无法报销。
因为百万医疗险一般都有1万的免赔额,而因为小病小痛去看门诊花的钱都凑不到这个免赔额,自然无法报销。

2.免责条款中约定的情形不能报销
百万医疗险的条款中会约定部分情况不赔,具体情况在产品的免责条款中。
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免责条款中提到的一般健康检查、整容手术、精神疾病等等,产生的费用都不会报销。
3.既往症治疗费用不报销
什么是既往症?
以某产品的保险条款为例,可以看到有明确说明。
简单翻译一下,既往症是指,投保前,身体就已经有的疾病。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购买百万医疗险时都不会带病投保。
不排除个别极端情况,有人发现自己得了病,想立马买份百万医疗险来报销自己接下来的治疗费用,这种情形保险公司肯定是不会赔的。
误区四:0免赔的产品一定好
恰恰相反。
从价格来看,0免赔的产品比有免赔额的产品要贵很多。
两者之间差了2千多,可以说这个0免赔,其实是用自己多花的钱抵销了。
既然如此,用几百块钱买带有免赔额的产品,剩下的钱拿来补充重疾险、意外险等等,岂不是保障更全更划算?
另一方面,0免赔额的产品因为没有免赔额,所以出险概率会高很多。
这种情况,产品很容易停售,不太稳定。
而且0免赔大多都是一年期产品,今年出险,明年就买不了了。
之后的医疗保障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有免赔额,反而是一件好事。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1万免赔额能筛去一些小额理赔,降低理赔成本。
产品的成本更低,定价会更便宜,风险更好把控,可以稳定的长期运营,产品停售的概率随之降低。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便宜,保障稳定,才是真正需要的百万医疗险。

误区五:保额越高越好
百万医疗险的报销是“实报实销”,也就是花多少赔多少。
假如买的保额是400万,但如果医疗费用只花了50万,那么理赔时扣去1万的免赔额,也只能报销49万。
保额买那么高,意义反而并不大,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
一般情况下,保额买到100万,就足够覆盖大病医疗的费用了。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百万医疗险的保额,都在100万以上。
所以我们完全不用盲目追求高保额产品,还得结合保障责任情况、续保条件等来选择。
2.挑选百万医疗险的 4 大要点
了解了百万医疗险的常见误区,接下来,我会告诉你百万医疗险到底如何挑选。
牢记这 4 个挑选要点,买到一款高性价比的百万医疗险并不难。
(1)保障责任有没有缺失?
一款合格的百万医疗险,有四大基础保障: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
具体保障哪些内容,详情见下图。
我们搜集整理了市面上34款百万医疗险,对保障责任进行了对比:
可以看出大多数产品都包含了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的保障责任。
关于住院前后门急诊有个小小的tips,一般情况下百万医疗险保障住院前7天和后30天的门急诊费用。
但是有些产品可以保到前30天后30天,在其他保障都不错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保障时间更长的。
百万医疗险的4大基础保障,只要少了任意一项,就不算优秀产品,直接拉黑就好。

(2)续保条件怎么样?
买医疗险,产品稳定性很重要。
如果买一年保一年,在此期间内身体变差或是产品停售,都会给再次购买百万医疗险增添许多困难。
最坏的结果,就是从此与医疗险再无缘分。
所以,我们要了解清楚产品的续保条件。
虽然市面上大多数百万医疗险都是一年期产品,但随着保险行业内卷,这些年推出了不少保证续保的长期产品。
根据续保条件的不同情况,我们搜罗整理做出了对比分析。
图表中用红色重点标注出来的就是优秀条件,更详细的知识我们来逐一讲解。
①保证续保期限
保证续保是指保障期限内没有理赔,来年想要续保,可以无需进行健康告知等审核流程,直接续保。
对于百万医疗险来说,保证续保期限自然越长越好。
上图中有5款产品,保证续保期限长达20年,极大地增加了百万医疗险保障的稳定性。

②满期未停售时续保
产品满期未停售的情况下,再次购买大多数产品都需要再次审核健康状况。
只有【好医保长期医疗6年期】无需审核。
③停售后续保其他产品
如果产品停售,想要续保其他产品,只有好医保长期医疗是可以直接续保的。
【瑞华医保加】能续保其他产品但依然需要健告。
结合续保条件来看,保证续保20年的这5款产品都很不错。
这20年内不论是身体变差还是理赔过,都不影响产品的医疗保障。
但是否真的性价比高,还要结合保障内容、外购药和增值服务综合来看。
(3)有没有外购药报销?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